导航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网站黑客 > 总经理角色定位中包含,经理在企业中的角色定位

总经理角色定位中包含,经理在企业中的角色定位

作者:hacker 日期:2022-07-18 分类:网站黑客

导航:

经理角色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在孔茨所说的“管理理论丛林”中,明茨伯格是经理角色学派的创始人。经理角色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出现的一个管理学派,它是以对经理所担任的角色分析为中心来考察经理的职务和工作的。明茨伯格认为,对于管理者而言,从经理的角色出发,才能够找出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并将其应用于经理的具体实践中去。

经理角色学派的代表作,就是明茨伯格的《经理工作的性质》(The Nature of Managerial Work,1986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管理者真正做了什么?他们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对这些古老的问题早就有着许多现成的答案,但明茨伯格并不轻易相信这些现成答案,而是深入研究现实。还是博士生的时候,明茨伯格就带着秒表去记录五位管理者真正在做什么,而不是听他们说自己做了什么,或者是由学者去想象他们在做什么。他花了一周时间,对五位CEO的活动进行了观察和研究。这五个人分别来自大型咨询公司、教学医院、学校、高科技公司和日用消费品制造商。明茨伯格发现,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很少花时间做长远的考虑,他们总是被这样或那样的事务和人物牵引,而无暇顾及长远的目标或计划。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他们用于考虑一个问题的平均时间仅仅九分钟。管理者若想固定做一件事,那这样的努力注定要失败,因为他会不断被其他人打断,总会需要他去处理其他事务。所以,明茨伯格认为,那种从管理职能出发,认为管理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说法,未免太学究气了。你随便找一个经理,问他所做的工作中哪些是协调而哪些不是协调,协调能占多大比例,恐怕谁也答不上来。所以,明茨伯格主张不应从管理的各种职能来分析管理,而应把管理者看成各种角色的结合体。

根据明茨伯格的观察和研究,在经理的工作中,有着明显的六大特点,即工作的紧张和繁重,工作的简短、多样和琐碎,关注现实而不假思考,喜欢口头交谈方式,处于组织和外界联系网络的“瓶颈”,权力和责任混合一体。经理在工作中具有十种角色,包括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企业家、故障排除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这十种角色可分为人际关系方面、信息方面和决策方面三类。按照角色的不同,明茨伯格又把经理的类型分为八种:联系人、政治经理、企业家、内当家、实时经理、协调经理、专家经理、新经理。概括起来,可以用一组数字来描述经理角色学派,即六大特点,十种角色,八个类型。这是管理学史上第一次从实证角度来全面分析经理的活动。

六大特点

(1)工作的紧张和繁重。经理的工作正如我们中国人调侃的那样:“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他们几乎没有一点空闲,不得不面对频繁的干扰,而且在脑子里还会同时考虑差别极大的不同事务,连吃饭的时候也会突然想到某件事情而出神。对车间主任的调查表明,他们每天要应对237至1073件事。明茨伯格自己对CEO的调查数据是:处理邮件平均每天36件,电话平均每天5次,会晤平均每天8次,从进入办公室到离开没有休息,咖啡和午餐与会晤交叉进行。即使下班后,还不能摆脱工作的思考状态。造成这种状况的关键在于经理不能说“我的职责已经完成”——其他工作都有完成标志,如工程师完成设计,律师的案件宣判,而经理必须全神贯注永远前进。

(2)工作的简短、多样和琐碎。社会上的各种职业都是向专业化、单一化发展,基本趋势是合理化、重复性、不间断,而经理工作则不然。例如,正在处理邮件,一个部下会来报告某件迫在眉睫的事情;这件事正火烧眉毛,又要穿插一个退休告别仪式;仪式还没完,又有人来催促商讨一个价值不菲的合同投标。所以,经理处理问题的速度是惊人的。明茨伯格的观察是:有半数工作处理时间不到9分钟;文件处理平均为15分钟,临时会晤平均为12分钟。即使是事先安排的讨论重大问题的会议,也不过一小时多一点。经理对长篇报告一般不感兴趣,往往只是迅速浏览翻阅。中层和基层经理,处理事务更加快速。经理们很少有保持不受干扰半个小时以上的,“连点支烟都来不及”。使明茨伯格感兴趣的是,他发现这种工作的中断往往是经理自己主动的,是他们主动结束会晤或中断电话,也是他们不时中断文牍处理而打电话让部下到他那里来一下。如果他愿意不受干扰,秘书能够给予他很好的保护。但他必须主动寻找这种干扰,其关键就在于经理对他的时间机会成本的敏感和直觉。

(3)把现实活动放在优先地位。明茨伯格对CEO处理书面信息的情况进行了归类分析,发现只有那些所含信息是活跃的、涉及具体的和大家关注的问题,才能引起重视,而不太关注例行报告和定期刊物。越是新的信息越有优先权。“即时通讯”会干扰会议,甚至引起工作日程修改。他们对工作的安排也具有高度的即时性,例如,14次口头联系只有一次是事先安排的。相形之下,经理更重视闲谈、推测和传闻包含的信息。更重要的是,经理的活动都是涉及具体问题而不是抽象问题,他们几乎不参加抽象讨论和全面计划。可以说,经理工作是“务实不务虚”、“赶紧不赶要”。

(4)爱用口头交谈方式。经理在多数时间都在与人交谈。劳勒等人的统计为:车间主任与人面谈的时间占57%,中层经理占89%。明茨伯格自己的统计为:交谈在经理的工作时间中占78%,在活动次数中占67%。而对书面邮件,则处理非常粗略,多数是一瞥而过。根据书面文件的性质划分,不太重要的文件要占到36%,例行报告、设想、内部业务资料等一般重要的文件占到51%。这些不属于“最关切的业务”的文件,经理的反应只是略微一翻。而有明确性和即时要求的文件只占13%。电话和临时会晤则要重要得多,其占用时间一般都比较简短,平均为6至12分钟,但却占总经理口头联系总时间的2/3。包括总经理的部下,也喜欢与上司面谈而不是使用电话。很有意思的是,即便是正式会晤,往往也会穿插一些“顺便提起”的事务和信息,而这些“顺便”的信息可能比正式主题更重要。

(5)处于组织和外界联系网络的“瓶颈”。明茨伯格把它称为“沙漏之颈”。经理与三个方面进行联系,一是上级(总经理的上级指董事),二是外人,三是下属。明茨伯格对总经理的统计数据是:联系时间分布为与董事联系占7%,与部下占48%,与外人占44%;文字数量分布为给董事发出2%,收到1%,给部下发出55%,收到39%,给外人发出43%。收到60%。总经理与外人的联系主要包括顾客、企业上的朋友、供应商、地位对等的同行、政府官员和商业公会等等。车间主任也会有广泛的联系,谈话人的数量往往不少于50人,与各个相关部门打交道,尤其是存在着属于建议或忠告的“对角线”关系,而不是命令与服从的上下关系。管理学文献把工作等级制度的作用过分夸大了,实际上,非线性关系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正是经理工作的特色所在。

(6)权力和责任混合一体。卡尔森(Sune Carlson)曾很形象地说,人们往往把总经理看成是乐队的指挥,实际上总经理更像木偶,好几百人拉线,牵着他这样或那样行动。明茨伯格的调查表明,经理的被动活动占42%,主动活动占31%,既不主动也不被动的活动占27%。但是,经理具有两个重要的自主权,一是他可以做出许多初步决定,二是他可以通过控制或信息联系贯彻自己的意志。如果说经理是傀儡,那么,好的经理能够决定谁是幕后牵线人以及怎样牵线。

十种角色

十种角色可分为三类。组织的正式权威和地位,产生了经理人的人际关系角色;人际关系角色又会使经理成为信息中枢,同外部的交往带来外界信息,内部信息在他那里集中,产生了经理人的信息角色;掌握信息的独特地位和组织赋予的权力地位,使经理在决策尤其是战略中处于中心位置,产生了经理人的决策角色。三类十种角色都是可观察到的,构成一个整体,每种角色都不孤立存在。“人们不能随意地取消一种角色而希望其余的角色完整无损。例如,一个不担任联络者角色的经理就得不到外部信息,因而就不能传播良好的信息或做出有效的战略决策。”(《经理工作的性质》,P78.)

(1)作为挂名首脑的经理。由于组织的正式权威,经理必须履行一些形式上的职责,如礼仪活动,例行公事,签署文件,参加鼓舞人心的仪式等。所有这种角色,都不涉及到重要信息和重大决策,却是组织中不可少的,因为这种角色往往代表着组织的合法性、社会地位、外界影响等等。

(2)作为领导者的经理。领导者角色是管理文献中谈得最多的,其内涵是引导和激励,决定着组织的工作气氛。领导者角色首先是人事工作,包括雇佣、训练、评价、报酬、提升、解雇等等,其次是诱导和激励,再次是对下属的探究和干预。领导者角色的本质,是把个人需要和组织目标结合起来,最能体现经理的权力。

(3)作为联络者的经理。联络者角色不包括组织的垂直联系,而是指组织的横向联系,具体内容就是建立经理与组织之外的个人和团体维持关系的网络。经理在接受外部信息方面,处于独一无二的地位,并由此而确定组织的信息来源和社会地位。

(4)作为监听者的经理。所谓监听者,就是信息的接收加工者、经理人员所能接收的信息,包括内部业务、外部事件、分析报告、各种意见和倾向、压力五大类。从信息来源渠道看,主要信息不是来自于书面,而是来自于口头;从重要性上看,正式渠道的信息,远远比不上非正式渠道的信息。能帮助经理的,不是摘要,不是调查,而是具体零碎的信息片段。经理在很大程度上是靠玩信息拼图游戏来掌握相关事件底蕴的。

(5)作为传播者的经理。经理所处的位置,使他能够把外部信息传递给组织内部,把内部信息由一个部下传播给另一个部下。这种信息既包括关于事实的信息,也包括关于价值的信息。组织中的授权,同信息传播直接关联。

(6)作为发言人的经理。传播者角色是面对组织内部,发言人角色是面对组织外部。经理必须把信息传递给两个集团,一是对组织有重要影响的人群(如董事会或中层经理的上级),二是组织外部的公众(如顾客、同行、政府、媒体等等)。作为发言人,经理必须是专家,如医院院长的医疗见解,企业经理的产品知识等等。

(7)作为企业家的经理。企业家角色要求经理成为他的组织中大多数可控变化的发起者和设计者。这一角色的本质是利用一切机会,解决各种非急迫的问题。企业家开始于对组织的视察,发现问题并寻找机会,进行决策设计,采用改进性方案。

(8)作为故障排除者的经理。故障排除者同企业家恰恰相反,他要处理的是非自愿或非预期的变化。企业家是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愿望,而故障排除者是努力去克服自己不愿看到的事情。一般情况下,故障很少在例行的、正规的信息中反映出来,往往突如其来,经理对于排除故障,也往往优于其他活动。在处理故障上,经理更多地不是深思熟虑,而是快刀斩乱麻。排除故障往往会形成相关先例,进而对战略产生影响。

(9)作为资源分配者的经理。组织资源包括人、财、物、时间、信誉等等。经理的主要做法包括安排时间、安排工作、批准组织中其他人做出的决定。时间的安排决定着组织事务的优先顺序,工作的安排决定着组织的运作。批准他人的决定能够消除各个决定之间的明显冲突,使决策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促成决策的连贯性和战略的一致性。

(10)作为谈判者的经理。谈判者要处理的是组织与个人、这个组织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冲突。谈判离不开经理,因为经理的挂名首脑角色能够增加谈判的可信性,发言人角色能够表达出组织的信息和价值系统,尤其是资源分配者角色可以当场调整资源配置。谈判的实质是现场资源交易。

八个类型

现实中的经理,处于内外情况千差万别的状态之下。在外部因素上,环境不同,地位不同,所处的行业不同;在内部因素上,职务等级不同,业务性质不同,人员组合状态不同;在时间因素上,经理工作的周期性不同,稳定与变革的分布不同,担任经理的时间长短不同;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经理工作。按照权变模式的思路,经理的十种角色在不同的影响因素下,可以组合成八个职务类型。

(1)联系人。联系人类型的经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组织之外,关键的角色是联络者和挂名首脑。许多销售经理、服务行业的总经理就属于这种类型。

(2)政治经理。这种类型也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组织外部,不过他们的关键角色是发言人和谈判者。绝大多数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的经理就属于这种类型。

(3)企业家。这种类型的重点在于寻找机会并在企业中推行改革,他们的关键角色是企业家,同时还在谈判者角色上花费较多时间。一般在小的、年轻的企业中,或者大型企业的激烈变革中较为常见,但常常持续时间较短,其发展方向是内当家。

(4)内当家。这种类型的主要任务是维持组织内部业务平稳运行,时间主要花在建立机构、培训部下、监督业务活动等方面,他们的关键角色是资源分配者。小企业的内当家还需要兼顾领导者角色。通常,高层和中层的业务经理或生产经理就是这种类型,两人领导体制的二把手往往是这种类型(一把手是联系人)。

(5)实时经理。这种类型与内当家相似,主要任务也是维持内部运行,但其时间尺度和问题指向不同,他们着眼于具体业务而不是运行规范,其关键角色是故障排除者。一般基层的直线领导(如车间主任)或小企业首脑,面临危机、高压环境的组织掌舵人都属于这种类型。

(6)协调经理。这种类型也是面向内部,但主要关注内部的协作和团结,其关键角色是领导者,往往出现在高技术专家协作的地方,如竞技体育团体项目的教练,复杂规划项目的主管,研发团队的首脑等。

(7)专家经理。这种类型是经理和专家的混合体,主要任务是搜集和发布专业信息,在非直线关系中发挥作用,如对其他经理提出工作建议,在专业问题上提供咨询,带有一定的研究性质,其关键角色是监听者和发言人,常见于参谋部门的首脑。

(8)新经理。指刚刚担任新职务的经理,主要任务是建立联系网络和信息基地,关键角色是联络者和监听者。这种类型的经理在站稳脚跟后,一般会转向企业家角色,然后则再转化为某种常规类型的经理人。

明茨伯格的研究结论

通过对经理六大特点、十种角色、八个类型的研究,明茨伯格提出了一些不同于以往的新观点并得出相应结论。在《经理工作的性质》一书中,他把自己的研究结论归纳为十个方面:

(1)经理们的职务是极为相似的。车间主任、总经理、政府官员以及其他经理人,都可以用十种角色和六大特点来描述。所以,经理角色理论抓住了管理的共性。

(2)经理工作确实存在着差别,但这种差别并不排斥共同角色和共同特点。

(3)经理工作具有挑战性和非计划性,但每位经理都有正常的一般工作,尤其是传递信息和保持地位。有许多经理必须做的具体工作(如接待顾客、洽谈合同等)往往被人看作是非经理性工作,这种观点有些武断。经理从事的工作,甚至是一些明显看来“不属于管理”的工作,最终都会涉及到他们作为经理的角色。

(4)经理既是通才又是专家。对他所在的组织而言,他是信息中枢和处理纷乱的中心,是通才;对经理岗位而言,他在具体角色中需要技巧,是专家,但管理学往往对这些技巧所知甚微,管理学院也没教多少。

(5)经理的权力,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他掌握的信息,有些信息是他独占的,但相当多的信息是口头的并缺乏有效的传递方法,所以,他必须对本单位的战略制定承担全面责任。

(6)经理的工作过于繁重,时间过于仓促,因而多数问题的处理都流于肤浅。经理职务不适宜思考型的计划者,而适宜适应性很强的信息处理者。经理行为模式偏向于“刺激-反应”型,而不是偏向于“犹豫-选择”型。

(7)经理的工作没有科学,他们依赖于口头信息和直觉处理问题。管理学家迄今对经理工作方式几乎没有造成任何影响。

(8)经理处于“恶性循环”之中。职务的压力使他难以接受管理学家的帮助,使自己的工作流于肤浅,这又反过来导致了更大的压力,大机构的高层经理压力更大。

(9)管理学家可以帮助经理打破这种“恶性循环”,但需要学者们理解经理的工作并能接近经理的口头信息基地。管理学家对经理的帮助主要在制定战略和信息处理方面。

(10)管理工作是非常复杂的,它比管理学文献中描述的要复杂得多,切忌满足于用一个简单处方来解决困难,只有在对管理有明确理解后才有可能做出重要改进。

经理角色理论述评

要想真正掌握明茨伯格的经理角色理论,千万不能把他提出的十种角色割裂开来。这十种角色是一个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在任何情况下,人际的、信息的和决策的角色都是无法割裂开来的。从组织的角度来看,经理是一位全面负责人,但事实上又要承担一系列专业化工作,既是专家又是通才。要提高经理人的工作效率,明茨伯格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与下属共享信息;自觉克服工作中的表面性;在共享信息的基础上,由两三个人分担经理的职务;尽可能地利用各种职责为组织目标服务;摆脱非必要的工作,腾出时间规划未来;以适应当时具体情况的角度为重点;既要掌握具体情节,又要有全局观点;充分认识自己在组织中的影响。

明茨伯格的理论,对经典管理学是一个颠覆。他的学术锋芒,直刺各种管理学理论的方方面面。按照泰罗的方法,“让每个工人的行动都可以达到一种科学的状态”。这种科学管理的范式,所期望的效果是管理者只要运用权力和规章制度就可以监控企业的运营。明茨伯格对此批评道:这种看起来美妙无比的设想,在逻辑上会发展出这样的情景——“未来的工厂只有两个雇员,一个人和一条狗。人负责喂狗,狗负责看住这个人不要去乱碰工厂的自动化生产线。”同样,自从法约尔离开他的总经理办公室,他提出的管理理论也就抽象化了。几乎所有的书籍都把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奉为圭臬。尤其是古立克在法约尔的基础上把管理职能界定为POSDCORB(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协调、报告、预算)以后,这种学说几乎主宰了管理学界。然而,明茨伯格尖锐地质疑道:如果一名经理被告知一个工厂刚刚被烧毁,他会立即派人去查看是否需要什么临时性安排。这位经理此时所做的,是计划、组织、协调还是控制?显然,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词汇,并不能告诉我们经理真正在做什么,它们顶多指出了经理工作过程中某些含混的目标。法约尔体系,在明茨伯格眼里,变成了与管理实际脱节的“老一套”。在西蒙的决策理论中,经理是理性的,尽管西蒙也承认理性有限,但彻底放弃理性,西蒙的理论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明茨伯格几乎全盘否定了理性人的研究路径,他强调,现实中的经理在处理具体工作时,决定都是很快做出的,更多地依赖直觉和经验,而不是依赖深思熟虑的分析。至于韦伯所提出的官僚组织,在明茨伯格看来,更像纯逻辑的演绎,层次分明、规范有序的官僚组织在现实中找不到,经理面对的是无数的横向联系,更多的临时信息,在不规范的组织中绕行。明茨伯格认为,所有这些管理学理论,共同的毛病就是脱离了实际,所以不得要领。在组织里,管理的对象是人,由充满个性的人构成的组织是一种复杂的混合体,对它的管理是十分困难而又微妙的工作,需要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其中的奥妙。

问题在于,如果我们接受明茨伯格的理论,是不是其他的管理学理论就该弃若敝屣呢?恐怕不然。许多MBA 学员,被这种理论之间的“打架”弄得头疼,现实中的经理,也经常会感到无所适从。实际上,这种情况在学术研究中十分常见。任何一种理论,都不能说穷尽了“真理”,科学只能在不断“证伪”中前进。正如伯恩斯所言:“人们的管理知识,开始于他认识到没有一种最有效的管理方式。”明茨伯格的价值是独到的,这种独到,表现为对管理学理论发展的针砭。学习管理学理论,不仅仅是掌握相关的观点,更重要的是掌握相关理论反映出来的思想和精神。国画大师齐白石曾对他的弟子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虽然说的是画画,但同学术研究的道理是相通的。把这话套用在明茨伯格身上,可以说:“领会明茨伯格者生,照搬明茨伯格者死。”如果不假思索地全盘接受明茨伯格的理论,按照他的说法把众多的管理大师都“放倒”,那恰恰是对明茨伯格的亵渎。

不妨借此多说两句。明茨伯格对此前以及当时各种管理学理论的批判,是建立在对这些理论认真梳理和思考的基础上的。正如当年鲁迅向青年们发出了“不读中国书”的劝诫那样,那是他读遍中国书后才能发出的感悟和悲愤。如果我们真的按鲁迅说的那样不读中国书,只能造成自己的无知。有一个笑话可以说明这种状况,一个著名外科医生,手术很漂亮,尤其伤口缝合是一手绝活。有人赞扬他,他说:“这实际上没什么了不起,同缝麻袋片差不多。”而有个对医生不服气的屠夫也说:“伤口缝合有什么了不起的,同缝麻袋片差不多。”同样的用语,前一种说法叫谦卑,后一种说法叫狂妄。明茨伯格敢于向管理学的众多前辈叫板,立足于他深厚的功底和扎实的实证研究。而没有这种功底的人跟着这种腔调唱和,只会荒腔走板

房地产项目总经理应如何定位

屈指一算,我上任50万平米的明天第一城项目总经理的时间已经一年零三个月了!从2004年从国美电器转入地产,算个外行,开始负责行政,后来负责营销,再后来曾兼职负责过一级开发,到今天全面负责50万平米的项目,四年四大步。随着三期交房后压力小了许多,我提醒自己该总结一下了,项目总经理的责任是什么?应该有什么权利?项目总经理应如何定位? 项目总经理应该是一位统率千军万马的将军,门旗之下,抚剑稳坐战马之上,手握令旗,镇静自若,他心中早就谋定,只需催动战鼓,顷刻之间便会拿下敌营。这是我看武侠小说后,对项目总经理的角色定位! 一、项目总经理在公司既是决策者又是执行者 房地产项目开发对管理者要求很高,在角色定位上,既要坚定的执行董事会的投资意图,在工程进度、工程质量、成本控制、营销推广上容不得半点差错;同时,身为“前线”指挥官,又必须拟定项目各系统的整体开发计划和分步执行计划,参与到公司决策当中。特别是在公司要求与项目实际情况有冲突时,必须对事不对人,仗义执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去影响决策。而不是去逃避、甚至隐瞒实情,当项目总经理处理好了这个关键问题后,反倒会增加老板的信任,并获得下属员工的拥护,树立权威。承上启下才是对的!如果项目总把自己当成“领导”只去决策,或者理解为只是简单的“执行”,角色就是错位。 二、项目总经理至少有50%精力去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房地产开发政策性很强,从发改委立项,到申办五证(土地证、用地证、规证、开工证、预售证),还有市政手续的办理,包括供电、燃气、自来水、雨水、中水、污水、道路、电信、有线电视、供暖、园林、人防等,无不要准时拿到政府批文,否则,谈不上施工。据统计,一个项目下来,大大小小要盖近150个公章。在搞房地产之前,我都不理解政府设那么多部门干吗?现在明白了,都在那等你去报文呢?这150个公章,一个盖不下来,整个项目就失败了。为什么项目总经理压力大,甚至要拿出至少一半的精力去跑批文,原因

董事长 总经理... 公司管理层一般都有哪些角色啊

太长了总经理角色定位中包含,发半天才发完。看完你就会明白总经理角色定位中包含,希望能帮上你。

首席执行官(CEO):

公司董事会的代理人.执行董事会授予的部分经营管理权利.是公司政策执行机构的最高负责人.通常由董事长兼任.

总裁:

仅次于CEO的公司第二号行政负责人.是行政负责人,所以总是裁人.一般由CEO兼任.

总经理、首席营业官(COO):

CEO的助手,公司的第三号人物.负责公司的日常营业.不是行政,所以他不裁人.

董事长:

公司董事会主席,直接领导公司里的董事会,以及附设的执行委员会、任免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等一些专门委员会.是公司的老大.

主席就是董事主席是董事会的负责人。也就是董事长.香港公司要求至少两位股东和董事。多出两位股东的总经理角色定位中包含,不一定每个股东都成为董事总经理角色定位中包含,但董事至少是两位,其中有一位可以是董事主席。当然,更多时候,股东就是董事。

总经理和总裁们纷纷改称CEO,这个缩写词比它的中译版"首席执行官"更简洁,在中国人心目中更有神圣感,于是便出现了今天CEO满天飞的局面。刚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人骄傲的在名片上印着自己是某家新公司的CEO,海尔这样年营业额上百亿的大企业总裁也要求别人称他CEO,但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这个英文缩写词的实质内涵。董事长,总裁,CEO,这三个公司领导者的称谓不仅仅是文字游戏,它包涵了企业管理制度的基础,与其说是权力的基础,还不如说是义务的基础。如果权力变成了一种享受,甚至连权力拥有者的称谓都变成了一种享受,那真是糟糕透顶。

董事长的英文是Chairman(准确的说是Chairman of the Board),总裁是President,首席执行官是Chief Executive Officer,这是众人皆知的。但媒体并没有意识到这三个称谓的微妙差异,经常把President译成董事长或首席执行官,CEO有时候又被译成总裁,情况十分混乱。Chairman这个职务可能是现代公司管理层最早确定的职务之一,因为它是股东利益的最高代表,理论上讲是公司管理层所有权力的来源President和CEO都由Chairman任命,董事会只能由Chairman召集,非例行的股东大会一般也只能由Chairman召集(或者由股东联名呼吁召集,这要看公司章程)。既然President和CEO都是由Chairman任命的,理论上讲Chairman也可以随时解除他们的职务;不仅如此,Chairman可以随时解除任何人的职务,除了董事(Member of the Board)和监事(Member of the Board of Supervisors),因为董事和监事不是公司雇员,而是公司的主人和仲裁人。因此我们常常看到一位弄砸了许多事情的CEO被罢免,却依然保留董事职务;即使他没有多少股份,仁慈的股东往往也会允许他在董事会继续呆下去。

怎样设置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职位,以及如何界定他们的职责权限,是一个在实际上和法律上都还没有公认标准的问题。从公司治理结构比较完善的美国的情况来看,也并没有一个公认的联邦标准。美国绝大多数州规定上市企业至少要有三名行政官员:总裁(President),董事会秘书(Secretary)和财务主管(Treasure)。除此之外,企业的董事会可以根据公司章程(Bylaw)任命任何数量的其他行政官员,包括CEO,COO职位,但并非法定必设。

换言之,企业的行政长官的职权划分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是因企业不同而不同。两位同样具有CEO头衔的行政长官的实际权力可能相去甚远。这是因为企业的法定权力机构是董事会,而董事长的实际权力在不同企业之间相差很大。从美国实际来看,CEO,董事长在什么情况之下可以或不可以代表企业,有很大差异。1973年美国American Express vs.Lopez 案例中,法院判决意见指出“董事长一职在其演化过程中在不同企业出现了不同的走向。在有的企业,董事长一职由首席执行官兼任,他可能把日常事务都交付给了一位年轻的经理,但仍然执掌大权;在其它企业,董事长由资深、退休的首席执行官担任,但实际只起咨询参谋作用。在另外一些企业,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则成为权力大体平等的“双首脑制度”。还有的企业则设“CEO办公室“,由几个高级行政长官共同执行企业权力。

因此,美国法律中对企业行政首脑(不管头衔是总裁,还是首席执行官或其它职称)的“明显权力”(Apparent authority)和“实际权力”(Actual Authority)有很详细的讨论。一般来说,在处理企业的一般业务时,企业首长被认为可以代表企业做出有法律约束力的决定;而对于特别业务(Extraordinary Business),如出售企业的重大资产,收购兼并其它企业,重大捐赠,或为其它企业担保债务等等,则不能代表企业,而需由董事会决议。

因此,从实践来看,是否需要同时设CEO,总裁,COO,要根据企业的规模、业务种类、总裁更替计划的需要来定。美国企业的通常实践是CEO作为一把手,而把总裁和COO作为培养一把手接班人的过渡性岗位。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必须同时设这三个岗位。美国管理最好的企业,通用电气就只设CEO,而不设COO。

董事会的职责

根据《公司法》规定和公司章程,公司董事会是公司经营决策机构,也是股东会的常设权力机构。董事会向股东会负责。经董事会研究,现将董事会职责及议事规则明确如下: 一、董事会职责 1、负责召集股东会;执行股东会决议并向股东会报告工作; 2、决定公司的生产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3、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 4、批准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 5、听取总经理的工作报告并作出决议; 6、制订公司年度财务预、决算方案和利润分配方案、弥补亏损方案; 7、对公司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分立、合并、终止和清算等重大事项提出方案; 8、聘任或解聘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部门负责人,并决定其奖惩。 董事长是公司法定代表人,行使以下职权: 1、召集主持股东会、董事会会议; 2、签署或授权签署公司合同及其它重要文件,签署由董事会聘任人员的聘任书; 3、在董事会闭会期间检查董事会决议的执行情况,听取总经理关于董事会决议执行情况的汇报; 4、在发生战争、特大自然灾害等重大事件时,可对一切事务行使特别裁决权和处置权。但这种裁决和处置必须符合国家和公司利益; 5.决定和指导处理公司对外事务和公司计划财务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及公司重大业务活动; 6.法律、法规规定应由法定代表人行使的职权。 二、议事规则 董事会成员出席董事会会议。董事会会议每半年召开一次。董事会会议由董事长召集,应于会议召开十日前,将会议时间、会议事项、议程书面通知全体董事。 经董事长或三分之一以上董事、三分之一以上监事或总经理建议,应召开临时董事会。 董事长可视需要邀请公司分管总经理和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 董事会表决实行一人一票制,董事会会议由半数以上董事出席方可举行。董事会做出的决议须经董事会二分之一以上董事表决通过方可作出。其中,对公司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发行债券,公司分立、合并、变更公司形式、解散和清算,聘任或解聘总经理,修改公司章程等,须经出席会议的董事三分之二以上同意。 董事会决议反对票与赞成票相等时,由董事长裁决; 董事会讨论有关董事事项时,该董事应回避。 董事因故不能出席董事会会议时,可以书面委托其他董事或指定代表人代为出席,委托书中应阐明授权范围。 董事长因特殊原因不能履行职务时,由董事长指定一名副董事长或其他董事代其行使职权。 董事会应对所议事项的决定作成会议记录,出席会议的董事应当在会议记录上签名,不同意见要作在会议记录上。

CEO的职责

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即首席执行官,是美国人在20世纪60年代进行公司治理结构改革创新时的产物,它的出现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将原来董事会手中的一些决策权过渡到经营层手中。

在我国,CEO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一些网络企业中。在那里,CEO往往是自封的,也很少有人去研究这一称谓对企业到底意味着什么。但是,当“CEO”在中国叫得越来越响的时候,我们应该认识到,高层人员称谓的改变不是一件小事,设立CEO职位不应仅仅是对时尚的追赶。

CEO与总经理有何不同?

CEO与总经理,形式上二者都是企业的“一把手”,CEO既是行政一把手,又是股东权益代言人——大多数情况下,CEO是作为董事会成员出现的,总经理则不一定是董事会成员。从这个意义上讲,CEO代表着企业,并对企业经营负根本责任。

在国外,由于没有类似的上级主管和来自四面八方的牵制,CEO的权威比国内的总经理们更绝对,但他们绝不会像总经理那样过多介入公司的具体事务。CEO做出总体决策后,具体执行权力就会下放。所以有人说,CEO就像我国50%的董事长加上50%的总经理。

另一方面,在我国存在这样一类企业,在其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某一个具体的企业家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其个人威望在企业中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影响力。在这种情况下,不管他的称谓是什么,他始终是企业事实上的“一把手”,干的就是CEO要干的事。从这个角度来讲,CEO与这类总经理、总裁相比,在权限上并没有什么变化。

CEO与董事长是分是合?

董事长是公司董事会的领导,其职责具有组织、协调、代表的性质。董事长的权力在董事会职责范围之内,不管理公司的具体业务,一般也不进行个人决策,只在董事会开会或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开会时才享有与其他董事同等的投票权。而CEO是由董事会任命的,是公司的经营执行领导。

为了解决董事会的决策、监督和CEO的决策、执行之间可能会有的脱节问题,美国一般由董事长(即董事会主席)兼任CEO。在美国,有75%的公司,其CEO和董事长就是同一人。同时,CEO一般是在董事会闭会期间代行董事会权力的执行委员会的主席。但也有例外,花旗集团的董事长和CEO是一个人,执行委员会主席则是另外一位重要人物。

在其它国家,CEO和董事长的功能是分设的。英国和日本的董事长(会长)多为退休的公司总裁或外部知名人士,是非执行人员,只是董事会的召集人和公司对外形象的代表。他们对公司决策制定过程影响有限,主要责任是对管理者的监督和维持公司与社会、政府、商界的关系。

CEO到底是干什么的?

CEO 的设立,体现了公司经营权的进一步集中。由于CEO是作为公司董事会的代理人产生,授予他何种权力、多大的权力以及在何种情况下授予,是由各公司董事会决定的。一般来讲,CEO的主要职责有三方面:

(一)对公司所有重大事务和人事任免进行决策。决策后,权力就下放给具体主管,CEO具体干预的较少。

(二)营造企业文化。CEO不仅要制定公司的大政方针,还要营造一种促使员工愿意为公司服务的企业文化。

(三)把公司的整体形象推销出去。CEO的另一个重要职责是企业形象推广,推销的对象可能是公司的投资者、现有和潜在的客户、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要推销的可能是产品,也包括企业文化、领导班子,等等。

表现卓越的CEO总是公司的第一号思想领袖。他们总揽全局,领头开拓雄心勃勃的远景设想。

谁是中国企业的CEO?

事实上,想要看清楚谁才是中国公司真正意义上的CEO,或者说,董事长和总经理谁才是真正的CEO,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关研究表明:(1)在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情况下,这个人就是CEO。这种情况与美国的董事长兼CEO相似,有20.9%的中国上市公司董事长兼任总经理,该类公司的决策和执行权高度合一。(2)在董事长不任总经理并且不是每天在公司上班的情况下,总经理可以看作是CEO。这种情况与美国的董事长和CEO分任情况类似,该类公司的决策权和执行权相对分离,有34.3%的中国上市公司是这种情况。(3)在上述两者之间,董事长不任总经理但每天在公司上班,我们认为这种情况下,董事长和总经理都具有CEO的职能,类似于国外往往在两个公司合并后的磨合期产生的双CEO现象。至于实际运作中董事长和总经理谁的权力更大就要看实际情况了,一般而论可能董事长强一些而总经理弱一些,有44.8%的中国上市公司是这种情况。

产生这种结果,也有我国法律的原因,《公司法》规定董事长是法定代表人,并且董事长在董事会闭会期间有代行董事会部分职责的权力——而不是董事执行委员会在董事会闭会期间代行董事会。如果天天在公司上班,董事长必然要介入到执行活动中。

因此,在CEO体制下,董事长与CEO是否由同一人兼任要根据各公司具体情况而定,建立起适合CEO体制的董事会治理机制和结构才是更为关键的问题。

CEO体制下的董事会是什么样?

董事会的治理结构最终做到明晰和完善,需要专业化的技巧,即应该分清董事职责,细化内部分工和权力制衡。治理结构需求专业化的技巧,这些技巧必须通过董事会层次的委员会得到最佳执行。因此,在欧美一些国家,董事会中通常设置一些专业委员会,分别负责协调董事会做好工作。典型的委员会如:执行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提名委员会等。其中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是英、美上市公司所必须具有的。这些委员会成员主要由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组成,对董事会负责,可以独立地开展工作。

(1)执行委员会。通常由CEO及其他执行董事组成(也可包括非董事的高级管理人员)是公司的最高经营领导核心,作为董事会的常设机构在董事会闭会期间代行董事会的职权。CEO任该委员会主席。执行委员会可以每周开一次会议,主要任务是决定和审查公司政策,并对大量日常工作和活动作出协调性规定。

(2)审计委员会。其主要职责由公司章程规定,比如推荐公司的外部审计机构;检查外部审计的费用、工作期限及其独立性;检查公司内部资深审计官员的任命和替换;审视公司年度财务报表以及管理层和外部审计在准备这些财务报表时有关的意见分歧;征求外审及内部资深审计官员的意见,注意公司财务控制是否适当等。

(3)薪酬委员会。负责研究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事项(固定薪金和持股方案等),向董事会提交薪酬方案。薪酬委员会基本上由外部董事组成。

(4)提名委员会。负责向股东大会提交每年改选的董事名单和候选人名单。并负责寻找和提出CEO的继任人选,报请董事会考虑。提名委员会通常由外部董事组成。

CEO体制下的董事会都干什么?

在CEO 管理体制下,董事会已经成为小董事会。董事会不再对重大的经营决策拍板,董事会的主要功能是选择、考评管理人员和制定以CEO为中心的管理层的激励制度。另一方面,CEO 虽然对其他主管拥有绝对的权力,但这个权力也受到很大限制。CEO要受代表投资人利益的公司董事会的监督和制约,CEO与董事会之间的关系类似西方国家的总统和议会。

(附:CEO体制下董事会的职责

1、行使监察职能:提名CEO,批准CEO及其他经理人员人选,为CEO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确保管理人员的能力,评价管理人员的业绩,确定管理人员的新酬,对管理人员进行持续的审计监督,制定公司章程,设计和修订将由经理人员实施的政策目标。

2、确保遵守法律规定:熟悉新的法律规定,确保公司遵守每一项相关的法律规定,用正当手段回避不利于公司的法律规定,提名新董事,通过资本预算,授权发行新股、公司债券等。

3、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监督产品质量,致力于员工工作条件的改善,检查劳动政策和实践,提高公司在顾客之中的知名度,保持公司良好的公共形象,与政府机构、教育科研机构、民间团体保持密切联系。

4、服务于股东的利益:保护股东的股权收益,促进公司资产的保值增值,制止股份稀释,保证股东在任选代表时有平等的机会,用信件、公报等形式将公司经营信息通知股东,宣布适度的分红,保证公司的生存。)

CEO受董事会的监督和制约的很重要体现是:当公司的CEO不能很好地履行经营职能、带领企业发展时,董事会能有效地将之撤换。这也是一个健康的、有弹性的企业治理结构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对于中国,CEO是个新鲜事物,发展时间还很短,所以我们应先从国际市场上学习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选择和聘任适合自己企业的CEO。并逐步建立起适合CEO体制的董事会治理机制和结构,以适应快速发展和国际化的需要。

独立董事的职责概述

独立董事对上市公司及全体股东负有诚信与勤勉义务。独立董事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和公司章程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维护公司整体利益,尤其要关注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独立董事应当独立履行职责,不受上市公司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或者其他与上市公司存在利害关系的单位或个人的影响。独立董事原则上最多在5家上市公司兼任独立董事,并确保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有效地履行独立董事的职责。

三、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

担任独立董事应当符合下列基本条件:(一)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具备担任上市公司董事的资格;(二)具有《指导意见》所要求的独立性;(三)具备上市公司运作的基本知识,熟悉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及规则;(四)具有五年以上法律、经济或者其他履行独立董事职责所必需的工作经验;(五)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条件。以上只是《指导意见》的原则性规定,我们一般建议应当聘请注册会计师和律师担任,当然具有丰富企业管理经验的权威人士也是适当的人选,独立董事及拟担任独立董事的人士应当按照中国证监会的要求,参加中国证监会及其授权机构所组织的培训,中国证监会将对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和独立性进行审核并有最终决定权。

此外,下列人士不得担任独立董事:(一)在上市公司或者其附属企业任职的人员及其直系亲属、主要社会关系(直系亲属是指配偶、父母、子女等;主要社会关系是指兄弟姐妹、岳父母、儿媳女婿、兄弟姐妹的配偶、配偶的兄弟姐妹等);(二)直接或间接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1%以上或者是上市公司前十名股东中的自然人股东及其直系亲属;(三)在直接或间接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5%以上的股东单位或者在上市公司前五名股东单位任职的人员及其直系亲属;(四)最近一年内曾经具有前三项所列举情形的人员;(五)为上市公司或者其附属企业提供财务、法律、咨询等服务的人员;(六)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人员;(七)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人员。

四、独立董事的特别职权

1、重大关联交易(指上市公司拟与关联人达成的总额高于300万元或高于上市公司最近经审计净资产值的5%的关联交易)应由独立董事认可后,提交董事会讨论;独立董事作出判断前,可以聘请中介机构出具独立财务顾问报告,作为其判断的依据。2、向董事会提议聘用或解聘会计师事务所;3、向董事会提请召开临时股东大会;4、提议召开董事会;5、独立聘请外部审计机构和咨询机构;6、可以在股东大会召开前公开向股东征集投票权。

五、独立董事的其他独立意见

1、提名、任免董事;2、聘任或解聘高级管理人员;3、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4、上市公司的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企业对上市公司现有或新发生的总额高于300万元或高于上市公司最近经审计净资产值的5%的借款或其他资金往来,以及公司是否采取有效措施回收欠款;5、独立董事认为可能损害中小股东权益的事项;6、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事项。

六、公司对独立董事的承诺

(一)上市公司应当保证独立董事享有与其他董事同等的知情权。凡须经董事会决策的事项,上市公司必须按法定的时间提前通知独立董事并同时提供足够的资料,独立董事认为资料不充分的,可以要求补充。当2名或2名以上独立董事认为资料不充分或论证不明确时,可联名书面向董事会提出延期召开董事会会议或延期审议该事项,董事会应予以采纳。

上市公司向独立董事提供的资料,上市公司及独立董事本人应当至少保存5年。

(二)上市公司应提供独立董事履行职责所必需的工作条件。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应积极为独立董事履行职责提供协助,如介绍情况、提供材料等。独立董事发表的独立意见、提案及书面说明应当公告的,董事会秘书应及时到证券交易所办理公告事宜。

(三)独立董事行使职权时,上市公司有关人员应当积极配合,不得拒绝、阻碍或隐瞒,不得干预其独立行使职权。

(四)独立董事聘请中介机构的费用及其他行使职权时所需的费用由上市公司承担。

(五)上市公司应当给予独立董事适当的津贴。津贴的标准应当由董事会制订预案,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并在公司年报中进行披露。

除上述津贴外,独立董事不应从该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或有利害关系的机构和人员取得额外的、未予披露的其他利益。

(六)上市公司可以建立必要的独立董事责任保险制度,以降低独立董事正常履行职责可能引致的风险。

总裁的职责

集团公司总裁的职责

集团公司总裁的职责:对整个公司的运转进行负责,协调各个副总裁和各个部门的工作,对各个副总裁进行绩效评估.需要制定整个公司的战略,让公司所有的部门都能够围绕公司的战略协同运转.

制定公司的月度、季度和年度计划和指标;监控各个部门的运营发展状况,对公司的人力资源状况,财务收入和支出状况,公司资产整体状况进行监控管理

技术研发副总裁的职责

技术研发副总裁的职责:对整个公司技术研发监督,控制,协调

技术部人力资源管理与分配,公司产品发展的可持续性的发展管理规划;

技术部门的人员绩效考核,技术培训规划,计划执行的考核,技术发展步骤的整体监控,控制各个技术部的研发协调进展

人事财务副总裁的职责

检查公司的业务,财务状况,查阅会计报表和其它会计资料,并负责对公司整个人员状况的总体监控。

监控公司预算执行和财务支出状况,有效管理企业费用支出;制定公司人事政策,监控公司人力资源状况,制定企业员工培训发展计划,对下属的绩效考核

业务副总裁的职责

负责对公司总体销售情况的规划,管理,监督,协调。

销售,市场,项目,客户服务部门的资源分配和调控,制定各个部门的指标和计划,制定公司的销售策略,年,季,月的销售目标,条配企业在市场推广中的各种资源,监控管理项目服务流程和效果,对部门的人力资源的考核和培训,保证客户满意度的最大化,以及各个部门的成本费用监控

生产副总裁的职责

对公司整个生产过程的监督,调控。

负责公司生产计划的制定和过程的监控管理;生产过程中的人力资源分配和成本控制;产品质量的监控,技术部门的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管理。

董事分类:

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与内部董事,外部董事

外部董事和非执行董事,他们均是指本人目前不是公司雇员的董事。外部董事是美国的称谓,非执行董事是英国的称谓。与外部董事或非执行董事相对应的是那些既是董事会成员,同时又在公司内担任管理职务的董事,这类董事被称为内部董事或执行董事,

执行董事是小型公司里的最大股东,因为公司里的股东比较少比如只有两个,他就不能设立董事会,所以只设执行董事来管理公司的全面工作。

总裁这个称谓不是很贴切,一般是董事长(董事局主席兼任),他只出现在设立有董事会的大型公司里

按管理的权限讲是一样的。在少数情况下(执行董事),董事长、总裁和CEO都是同一个人,我们称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或“董事长兼总裁”,这种兼职大部分由公司创始人拥有。

所谓非执行董事是不在公司里拿工资,不在公司任职的董事。董事分执行董事和非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又分为独立董事和非独立董事。独立董事是和公司大股东、领导层没有任何个人关系。

而独立董事就是国内跟公司没有任何关系的,可以独立发表自己的观点,对公司的董事会决策包括一些重大的问题独立发表意见。证监会要求,他的意见必须是独立的,不会受到某一个集团利益的指示。执行董事它本身是在公司里面有其它的工作或者业务相对的独立董事。

总裁负责公司经营全面工作,是最高行政长官;执行总裁,负责公司日常行政工作,位置低于总裁.

Chairman, President and CEO,这三个词的关系虽然错综复杂,但我们仍然可以把握它的精神实质。简单的说,Chairman是股东利益在公司的最高代表,它不属于公司雇员的范畴,President和CEO的权力都来源于他,只有他拥有召开董事会、罢免President和CEO等最高权力,但他从来不掌握行政权力。一位Chairman如果不兼任President或CEO,就仅仅是一个礼仪职务,一个德高望重的仲裁者,一般来说是某位大股东的代表 President掌握着公司的日常行政权,既可以译成总裁,又可以译成总经理;President这个称谓包含的荣耀和地位比CEO要高,因此经常用于礼仪场合。许多时候,President和CEO是同一个人,随便你怎么称呼他;但在许多大公司里,President和CEO是两个人,这时“总裁”和“首席执行官”才有严格的差异,有时候两者地位平等,有时候CEO是总裁的上级(实际情况很复杂,必须一一分析)。有时候President和Chairman一样,也沦落为一种无足轻重的礼仪职位,但至今从没有听说过CEO变成一种礼仪职位——除了在中国。在中国,无数的经理人疯狂地给自己加上CEO的冠冕,以为这就是跟世界接轨,就是拥有了最高的荣誉与地位;他们不知道,CEO这个词在西方没有任何荣誉与地位的暗示。

管理中,企业的总经理分析其承担哪些角色身份?

作为企业管理的一种重要身份,首先你的定位就是管理者,那么你就要去达到企业对你的管理要求,通过你去管理其他员工。作为中层管理者首要任务就是如何让下属去高效、有效工作。

猜你还喜欢

已有1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访客

    访客  评论于 [2022-07-18 15:23:45]  回复

    掌握的信息,有些信息是他独占的,但相当多的信息是口头的并缺乏有效的传递方法,所以,他必须对本单位的战略制定承担全面责任。(6)经理的工作过于繁重,时间过于仓促,因而多数问题的处理都流于肤浅。经理职务不适宜思考型的计

欢迎 发表评论:

{/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