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acker 日期:2022-07-17 分类:网络安全
民事诉讼前当事人持法院“受理案件通知书”不能去被告户籍地公安部门调取被告个人身份信息。
法律分析
有三种方式可以调取被告身份信息:一、在立案后申请法院调取。二、在立案后,自己个人查询的话需要法院出具调查取证函。三、如果是立案必须的信息,需要立案前调取,建议委托律师调取。根据法院关于诉讼立案的规定,原告在提起民事诉讼时,应该提供被告的身份信息(包身份证复印件或公安机关出具的户籍登记信息等)。而在一般情况下,公安机关不会对个人提供他人的户籍登记信息的。聘请律师后,律师凭借律师证、授权委托书、律所介绍信可以调取对方相关身份信息。辩护人认为在侦查、审查起诉期间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收集的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或者罪轻的证据材料未提交的,有权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调取。所以,如果在起诉时没有被告的身份信息,又没有请律师的,可以单独委托律师到公安查询被告的户籍登记信息。在接受委托后,律师持委托书、律师执业证及律师事务所介绍信,可以到公安机关查询得到被告的户籍登记信息,之后就可再到法院起诉立案。当事人起诉,首先应提交起诉书,并按对方当事人人数提交相应份数的副本。当事人是公民的,应写明双方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住址当事人是单位的,应写明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姓名。起诉书正文应写明请求事项和起诉事实、理由,尾部须署名或盖公章。原告主体资格的材料。如居民身份证、户口本、护照、港澳同胞回乡证、结婚证等证据的原件和复印件;企业单位作为原告的应提交营业执照、商业登记证明等材料的复印件。证明原告诉讼主张的证据。如合同、协议、债权文书(借条、欠条等)、收发货凭证、往来信函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三十八条 辩护律师自人民检察院对案件审查起诉之日起,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的案卷材料。其他辩护人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许可,也可以查阅、摘抄、复制上述材料。
法律分析:只有通过公安机关才能查欠款人的身份证。除了公安机关,没有任何一个单位有权力保存个人的身份信息,也就是说,除非有正当需要去公安机关申请调取,再没有其他合法途径取得他人的身份证信息。如果是起诉用的话,起诉状不需要写对方的身份证号码的,不过要写其清楚联系方式。
欠钱不还是债务纠纷,债务纠纷属于民事纠纷,派出所没有管辖的权力,因此是不会帮忙查的。但是,如果双方都到场,派出所可以调解,这样派出所就会去查询双方的身份信息;另外,如果向法院起诉,也可以向公安局申请查询。
可以委托律师设法确定欠款人的身份信息。
如果欠条上只有欠款人的姓名而没有身份证号码的,当事人可以委托律师根据其姓名、所了解的住址、欠款人的相貌特征等信息,通过到公安机关查询并确定欠款人的户籍登记信息。
之后,如果找不到欠款人本人、或欠款人不肯归还欠款的,则当事人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欠款人归还欠款;在判决或调解生效后,如果欠款人不按生效法律文书履行的,则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一十四条 债权人请求债务人给付金钱、有价证券,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一)债权人与债务人没有其他债务纠纷的;(二)支付令能够送达债务人的。申请书应当写明请求给付金钱或者有价证券的数量和所根据的事实、证据。
第一百一十九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起诉被告先到法院起诉被告当事人如何查被告身份证信息,法院会出相关文件,拿着法院的相关文件,到当地的公安局即可打印被告的身份信息。
公民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信通讯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个人信息遭到泄露,相关权利人可以通过行政、民事、刑事手段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向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投诉。在实体消费过程中发生的个人信息泄露可以向工商行政部门、消费者协会投诉,在虚拟网络中发生的侵权行为,可以向互联网管理部门举报。向公安机关报案个人信息被不法利用、遭遇诈骗的可以报警,通过公权力救济来惩戒犯罪、维护权利。向法院起诉,请求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司法机关可依照民法典规定,对其相关民事权利予以保护。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了个人信息处理和跨境提供的规则、个人信息处理者的义务等内容。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 网络服务提供者不履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经监管部门责令采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当事人如何查被告身份证信息:
(一)致使违法信息大量传播的当事人如何查被告身份证信息;
(二)致使用户信息泄露,造成严重后果的当事人如何查被告身份证信息;
(三)致使刑事案件证据灭失,情节严重的当事人如何查被告身份证信息;
(四)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打官司起诉人可以委托律师调查被告人信息,在立案后申请法院调取;立案后,自己个人查询的话需要法院出具调查取证函;如果是立案必须的信息,需要立案前调取,建议委托律师调取。
法律分析
提起民事诉讼的原告,必须在起诉状中载明原告被告的姓名(包括别名)、性别、职业、年龄或出生日期、籍贯、现居住地址、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若能增加被告人的身份证号更好,因为详细的信息描述不但有助于案件的审理,同时也有助于人民法院将法律文书尽快送达被告人手中,并在法定期限内顺利完成诉讼程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赋予当事人有向法院申请调取证据的权利,但是在实践中,当事人向法院申请调查取证往往遇到很多障碍。法院审查当事人申请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以确定是否以职权调查取证。证据规则中对法院以职权调取证据的规定模糊,对于不是明显符合条件的,多采取推脱的态度。而申请一旦被法院裁定不准,当事人又没有其它救济途径。其次,法院“案多人少”的现状不允许法官有更多的时间去调查取证,多选择给申请方开调查令的方式。
法律依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 九、 将第三十六条改为二条,作为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修改为:“第三十七条辩护律师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其他辩护人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许可,也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辩护律师持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要求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看守所应当及时安排会见,至迟不得超过四十八小时。“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案件,在侦查期间辩护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应当经侦查机关许可。上述案件,侦查机关应当事先通知看守所。“辩护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了解案件有关情况,提供法律咨询等;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可以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核实有关证据。辩护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时不被监听。“辩护律师同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通信,适用第一款、第三款、第四款的规定。“第三十八条辩护律师自人民检察院对案件审查起诉之日起,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的案卷材料。其他辩护人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许可,也可以查阅、摘抄、复制上述材料。”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二百零九条 原告提供被告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等信息具体明确,足以使被告与他人相区别的,可以认定为有明确的被告。起诉状列写被告信息不足以认定明确的被告的,人民法院可以告知原告补正。原告补正后仍不能确定明确的被告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受理。
查到完整裁决书,就可以查到被告的身份证号码的。因为裁决书对当事人都有完整全面的信息记载,不管是原告还是被告,都要记录身份证等基本信息的。
法院不能直接查到任何一个人的身份证号码当事人如何查被告身份证信息,只能通过去相关部门调取。如果知道一个人的身份证号码当事人如何查被告身份证信息,但是没有其身份具体信息的当事人如何查被告身份证信息,则可以去公安局调取。如果只知道一个人的手机号码当事人如何查被告身份证信息,则应该去该号码所属的通信运营商处调取手机号码关联的身份信息。
一个案件进行过程中,比如案件立案需要,又或者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法院认为需要调取个人的身份信息的,则可以开具调查令由案件承办律师前往运营商调取手机关联的个人身份信息。如果没有委托律师的,法院也可以依职权调取,通常是法院内部会做出相应的文书,由法院的工作人员凭借调查函以及工作证前往运营商调取。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途径是现在的手机号经常用于开通支付宝、微信等软件,此类软件开通后都需要个人上传身份信息,基于此,法院同样可以开函要求阿里公司或者腾讯公司提供相应手机号绑定人的身份信息。
已有2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访客 评论于 [2022-07-18 01:56:18] 回复
托律师调取。法律分析提起民事诉讼的原告,必须在起诉状中载明原告被告的姓名(包括别名)、性别、职业、年龄或出生日期、籍贯、现居住地址、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若能增加被告人的身份证号更好,因为详细的信息描述不但有助于
访客 评论于 [2022-07-18 01:53:28] 回复
法律法规规定,赋予当事人有向法院申请调取证据的权利,但是在实践中,当事人向法院申请调查取证往往遇到很多障碍。法院审查当事人申请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以确定是否以职权调查取证。证据规则中对法院以职权调取证据的规定模糊,对于不是明显符合条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