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acker 日期:2023-01-13 分类:网站入侵
第一代空空导弹
最早的空空导弹是在二战期间德国研制的X-4空空导弹,采用无线电指令制导方式,它已经具备空空导弹的主要技术特征,如能够由飞机进行发射,能够自动导引,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等,当时这些都属于高难度技术,该导弹1944年投入使用,当时X-4空空导弹和V-2地地弹道式导弹同属于世界最先进的武器,它们都没有能够挽救德国法西斯灭亡的命运。
纵观半个多世纪以来,空对空导弹由第一代发展到第四代,世界各国研制、退役与在役的空空导弹已经有上百种型号,累计生产量大约20多万枚,是战术导弹的庞大家族。
第一代红外空对空导弹典型产品是美国的AIM-9B"响尾蛇"、俄罗斯的K-13等导弹。
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装备部队,这种导弹采用鸭式气动布局,3通道控制,单元非致冷硫化铅红外探测器,红外波段为1~3μm,用超小型电子管放大器进行信号处理,尾后探测距离小于10km,攻击包线处于目标尾后2-3公里很小的范围。
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倾斜稳定控制采用陀螺舵,简单实用,"响尾蛇"的代号由此得名;这种生活在美洲沙漠里的毒蛇,它的头部具有对热能十分敏感的器官,容易发现目标,当它发起攻击时,能够把尾巴竖起,抖动作响;故把这种导弹冠名为"响尾蛇"真乃名符其实,体现了西方人的幽默感;以当时的工业和科技水平来看,这种航空武器确实是导弹工程的经典之作。
第一代雷达空对空导弹典型产品是美国的 "麻雀1"空空导弹,它们采用雷达波束制导、飞行控制等方面的技术,只能在尾后以三点瞄准方式攻击目标,攻击范围很小。
第一代空对空导弹攻击能力比较差,仅比航炮略为强些,所以,当时国内流传"导弹不如炮弹,空中还靠拼刺刀"的说法。
第二代空空导弹
其中第二代红外空对空导弹代表产品有美国的AIM-9D"响尾蛇"、法国的马特拉R530、俄罗斯的R-60T等,;最早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装备部队。
仍然采用鸭式气动布局,采用致冷型硫化铅探测器,提高了探测灵敏度,采用晶体管电路进行信号处理,使得导弹重量减小,可靠性和寿命大为提高,引信则采用红外近炸引信。
典型的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有美国的 "麻雀3A"(AIM-7E)导弹,英国的"火光"导弹,它们采用转动翼的气动布局、连续波半主动雷达制导,虽然这类导弹的攻击包线有所扩大,但是仍然只能在后半球或者迎头拦截小机动目标,而涉及到的基本技术已经奠定了发展中程拦射空空导弹的基础。
由于导弹系统的可靠性差,在越南战场上使用时,美国空军共发射麻雀3导弹589枚,仅有55枚命中目标,成功概率仅10%,同时,仅有一半数量的导弹能够正常战斗执勤,此事震惊美军高层,经过专家的分析研究,认定美国的武器装备存在严重的可靠性问题,后来美国当局致力于提高武器装备的质量,编撰了系列军用标准,并强制推行,对提高武器作战效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三代空空导弹
第三代红外空空导弹典型产品有美国AIM-9L"响尾蛇"、以色列的"怪蛇"3等导弹。
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装备;采用鸭式气动布局,陀螺舵作为倾斜稳定,采用锑化铟致冷探测器,这种探测器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工作波段为3-5微米,能够探测目标尾气流的红外辐射;同时它可以采用激光或无线电等主动近炸引信,能够实现全向攻击,虽然它的攻击区扩展到前半球,但是前向攻击距离仅2-3公里,实战使用意义不大,而侧向攻击能力确实有很大提高;第三代红外制导空空导弹主要用于歼击机的空战格斗,在多次局部战争中显示了它们的作战威力。
上世纪90年代,改进的红外空空导弹(俗称"三代半")相继被开发出来,如美国的 "响尾蛇"AIM-9M导弹和俄罗斯的P-73导弹,它们采用扫描探测技术或红外多元探测技术,数字处理技术、激光主动近炸引信或无线电主动引信,实现了对目标的全向攻击,同时具有抗红外干扰的能力;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的R-73空空导弹,它采用二元锑化铟致冷探测技术,大离轴角跟踪技术,总体方面综合了多项技术, 包括5通道控制,采用可控扰流碗实现推力矢量控制,变结构飞行控制技术等;在九十年代,改进后的第三代红外空空导弹已经广泛投入使用,近几年,虽然发达国家已经推出第四代红外空空导弹,但由于"三代半"导弹的价格比第四代红外型空空导弹便宜很多,能够抗住红外诱饵干扰弹,制导精度高,对目标的毁伤能力相当强,性价比很高,所以,"三代半"红外空空导弹目前仍然是各国空军的主战武器。
典型的第三代雷达型空对空导弹有美国的"麻雀3B"(AIM-7F)英国的"天空闪光",俄罗斯的R-27等雷达制导空空导弹,采用单脉冲半主动雷达导引头,具有前向拦截能力、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和下视下射能力。
第四代空空导弹
进入新世纪初期新一代空空导弹开始陆续投入使用,典型的第四代红外空空导弹产品有美国AIM-9X、欧洲的ASRAAM和IRIS-T、以色列的怪蛇4/5等导弹。
这类导弹由于采用了红外成像探测、发射后截获和推力矢量控制等方面的技术,因而具有良好的跟踪性能、较高的抗干扰性能、很高的机动性和灵巧的发射方式,攻击区域有很大扩展,具有对付第四代歼击机的格斗能力。
典型的第四代雷达型空空导弹有美国的AIM-120导弹、欧洲的AMRAAM导弹(先进中距导弹)、以色列的DERBY导弹、俄罗斯的R77导弹和法国的MICA导弹;这类导弹外形为正常式气动布局,采用了指令、惯性制导和雷达主动末制导的复合制导方式,嵌入式弹载计算机中装定了复杂的软件系统,具有发射后不管能力,能够超视距全向攻击目标,并且具有多种抗干扰措施和灵活的发射方式;具有对付多种飞机的拦截能力,是今后一段时期的空战"杀手锏";然而,这类武器系统在使用时也必须提高飞机的敌我识别能力,弄不好便可能误伤自己的飞机;在海湾战争中,美国的一名飞行员过于紧张,尚未判明敌我识别应答信号,便超视距发射AIM-120空空导弹,结果击落了同伴的飞机,肇事者被送上军事法庭。
世界上第一种空空导弹是在二战末期,由德国研制的X-4空空导弹,这种空空导弹已经具备了现代空空导弹的典型特征,它能够由飞机进行发射,采用无线电指令制导方式,能够自动导引,并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等。这些技术在当时无疑属于真正的高科技产品,但由于技术还不成熟,此时的空空导弹还无法进入实用化。
二战后,空空导弹技术迅速发展,并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装备部队,形成第一代空空导弹家族。红外制导空空导弹方面,典型的如美国的AIM-9B响尾蛇、苏联的K-13等,它们均采用非致冷硫化铅红外探测器,并用超小型电子管放大器进行信号处理,只能在目标尾后进行探测,且距离为10千米以下,有效攻击范围仅为目标尾后2~3千米。雷达制导空空导弹方面,主要为半主动雷达制导,典型产品如美国的“麻雀”-1,它采用雷达波束制导,攻击范围较小。
金门空战开创了人类喷气式战斗机空战史上使用空空导弹进行空战的先河,在著名的9·24战斗中,台湾空军的F-86以美制AIM-9B“响尾蛇”导弹击落了我人民空军米格-17战斗机1架。当时台湾空军的F-86经过紧急改装后,具备了发射近程格斗空空导弹的能力,其飞行员也接受了美军的培训并拥有了在空战中使用导弹的经验。虽然台湾空军的F-86占有单方面拥有空空导弹的优势,但在整个空中战役期间,台湾空军并未因此占据优势,原因是,第一代空空导弹性能有限,在格斗空战中很难满足发射条件从而把握战机。
AIM-9B“响尾蛇”导弹的发射过载不能超过3克,超过发射过载就会导致致使导弹无法发射,或发射后出现自毁、早炸等情况,所以F-86在占位时不能灵活机动,以避免载机过载大于3克。AIM-9B“响尾蛇”导弹属于第一代红外制导空空导弹,只能跟踪喷气式飞机的尾喷口,只能采用尾追攻击方式攻击未做机动的飞机。所以,响尾蛇-9B导弹最佳发射距离仅为2~3公里。超过此距离,我飞行员可及时发现导弹发射的醒目尾烟,及时机动进行规避;太近,很容易来不及发射便进入导弹的最小允许发射距离内,极易陷入与我机的近距离缠斗,这时携带的“响尾蛇”导弹反而影响机动能力,如果这样,F-86将处于绝对下风。若草率发射后进入机炮空战,又可能出现导弹自动寻找到热感应最强的目标攻击,导致误伤。
所以,当时的AIM-9B响尾蛇导弹只有在尾随我机群偷袭时才能发挥最大效能。而在迎头攻击态势时很难发挥作用。第一代空空导弹仅能作为机炮的辅助武器而存在,当时国内普遍的看法是“导弹不如炮弹,空中还靠拼刺刀”。
第二代红外空空导弹代表产品有美国的AIM-9D响尾蛇、法国的马特拉R530、俄罗斯的R-60T等,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装备部队,仍采用鸭式气动布局,采用致冷型硫化铅探测器,提高了探测灵敏度,采用晶体管电路进行信号处理,使得导弹重量减小,可靠性和寿命大为提高,采用红外近炸引信。典型的雷达制导空空导弹有美国的麻雀3A导弹,英国的火光导弹,它们采用转动翼的气动布局、连续波半主动雷达制导,虽然这类导弹的攻击包线有所扩大,但是仍然只能在后半球或者迎头拦截小机动目标,但是这个时期的某些技术已经奠定了发展中程空空导弹的技术基础。
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的飞机设计师和空军的决策者认为:航炮将成为空战的摆设,导弹决定一切,空战的模式将趋向简单化:起飞-搜索-锁定-发射导弹-脱离。美国空军在此思维下发展了第二代喷气式战斗机,比如F-105雷公、F-4C鬼怪,这些战斗机上最初并没有安装航炮,完全以导弹为空战武器。这些飞机大型、复杂、多用途,重视高空、高速性能,2马赫是这一代战斗机的基本要求,然而此时的发动机和空气动力学还未能较好的支持这一性能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第二代战斗机普遍呈现出大后掠角的后掠翼或三角翼、机身细长适合高速飞行。战斗机都拥有雷达和雷达制导的空空导弹。
以空空导弹为主要的空战武器,虽然体现了空战发展的大方向,但是技术发展是把双刃剑,对技术发展过于乐观而一样会导致重大失利。越南战争中,美国战斗机尽可能的选择从略微低一些的高度向前上方的米格机发射导弹,因为以天空为背景通常能减小杂波干扰从而提高导弹的引导效率。不过对二代“响尾蛇”来说,天气太好也不是什么好事情,太阳往往比米格机的尾喷口更能吸引导弹,飞行员们经常发现导弹发射后不知去向,它们要么一头栽向大地,要么就是义无反顾的逐日而去。所以,对付一代、二代红外制导的近程格斗空空导弹,被锁定飞机典型的规避动作就是开加力飞向太阳方向,然后关掉发动机迅速脱离导弹与太阳之间的航路,使导弹飞向具有更强红外辐射的太阳。
而二代“麻雀”在使用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发射过程过于复杂,每次发射一枚“麻雀”飞行员要做5个动作,确定目标到完成锁定大约需要4-5秒,扣动扳机后还要将近2秒导弹才能完成点火和发射;即使是有经验的飞行员,也很难在变化莫测的空战中把握导弹的发射时机。为了提高命中概率,飞行员们对一个目标至少发射两枚导弹,甚至有的时候飞行员会像发射火箭一样一次性的把所有的导弹都发射出去,这样的做法导致越战期间美国导弹的命中率低的惊人。越南战场上美国空军共发射麻雀3导弹589枚,仅有55枚命中目标,成功概率仅10%。
而与此同时,越南、中国空军的米格-17、米格-21主要使用航炮进行空战,导弹仅作为辅助武器,作为一种攻击大型轰炸机的手段,或者作为一种扩大航炮攻击范围的追击性武器来使用。在中越空军的米格机面前只装备空空导弹的美国空军被撞得头破血流,最终不得不又重新起用了航炮。并在战后根据越南战场的经验发展了重视中低空机动性的第三代战斗机。
第三代红外空空导弹典型产品有美国AIM-9L响尾蛇、以色列的怪蛇3等导弹。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装备;采用鸭式气动布局,陀螺舵作为倾斜稳定,采用锑化铟致冷探测器,这种探测器具有更高的灵敏度,能够探测目标尾气流的红外辐射,采用激光或无线电等近炸引信。能够实现全向攻击,虽然它的攻击区扩展到前半球,前向攻击距离仅2-3公里,但是侧向攻击能力确实有很大提高。上世纪90年代,改进的红外空空导弹相继被开发出来,如美国的响尾蛇AIM-9M导弹和俄罗斯的R-73导弹,它们采用扫描探测技术或红外多元探测技术,数字处理技术、激光近炸引信或无线电引信,实现了对目标的全向攻击,同时具有一定的抗干扰的能力。
00第三代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有俄罗斯的R-27、美国的麻雀3B、英国的天空闪光等空空导弹,采用单脉冲半主动雷达导引头,具有前向拦截能力、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和下视下射能力,在这个时期空空导弹的本身战术战斗技能已经基本能够满足超视距空战的要求。
第四代红外空空导弹产品有以色列的怪蛇4/5、美国AIM-9X等导弹。这类导弹由于采用了红外成像探测、发射后截获和推力矢量控制等方面的技术,因而具有良好的跟踪性能、较强的抗干扰性能、较高的机动性和灵巧的发射方式,攻击区域也有了很大扩展。
第四代雷达型空空导弹有美国的AIM-120导弹、欧洲的AMRAAM导弹、俄罗斯的R77导弹,这类导弹外形往往为常规气动布局,采用了中途指令、惯性制导和雷达主动末制导的等复合制导方式,弹载嵌入式计算机中装定了复杂的软件系统,具有一定的“发射后不管”能力,能够超视距全向攻击目标,并且具有多种抗干扰措施和灵活的发射方式;具有对付多种飞机的拦截能力。
工兵为陆军主要战斗支援的非前线部队,主要负责开路、架桥、障碍排除、设置及灾害抢修等任务,亦会参与民间维修及建设,是军队中必需的部队。可以担任复杂的工程保障任务的兵种,执行构筑工事、架桥\筑路、伪装、设置和排除障碍物等工程任务。攻击区
空空导弹有效的发射区域,又称可攻击区。在此区域内发射导弹有可能命中目标,而在此区域外发射导弹则一般不能命中目标。攻击区有空间的、铅垂面的和水平面的,常用的是水平面攻击区。攻击区是评价导弹战术技术性能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从导弹初步设计到投入使用的各研制阶段,分别绘出估算攻击区、理论攻击区和战斗使用攻击区。攻击区的绘制以目标为原点,相对于目标绘出近边界、远边界和侧边界,形成一个封闭的区域图。攻击区的边界和导弹飞行性能、制导系统、导引方法、引信和战斗部特性、载机飞行性能、发射方式和目标特性等因素有关。对于研制完成的导弹,须按不同的作战高度、载机速度、目标速度和机动情况分别绘出相应的攻击区,供作战使用。
10公里以内叫近,10-100中,100+远。不可逃逸是说导弹追踪目标,接近到一定程度时,飞机是绝对逃脱不了的,一定会被杀伤
已有5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访客 评论于 [2023-01-14 03:56:57] 回复
展到第四代,世界各国研制、退役与在役的空空导弹已经有上百种型号,累计生产量大约20多万枚,是战术导弹的庞大家族。 第一代红外空对空导弹典型产品是美国的AIM-9B"响尾蛇"、俄罗斯的K-13等导弹。 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装备部队,这种导弹采用鸭式气动布局,3通道控制,
访客 评论于 [2023-01-14 06:04:29] 回复
具有一定的抗干扰的能力。00第三代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有俄罗斯的R-27、美国的麻雀3B、英国的天空闪光等空空导弹,采用单脉冲半主动雷达导引头,具有前向拦截能力、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和下视下射能力,在这个时期空空导弹的本身战术战斗技能已
访客 评论于 [2023-01-13 21:46:15] 回复
它采用二元锑化铟致冷探测技术,大离轴角跟踪技术,总体方面综合了多项技术, 包括5通道控制,采用可控扰流碗实现推力矢量控制,变结构飞行控制技术等;在九十年代,改进后的第三代红外空空导弹已经广泛投入使用,近几年,
访客 评论于 [2023-01-14 04:30:05] 回复
、欧洲的AMRAAM导弹(先进中距导弹)、以色列的DERBY导弹、俄罗斯的R77导弹和法国的MICA导弹;这类导弹外形为正常式气动布局,采用了指令、惯性制导和雷达主动末制导的复合制导方式,嵌入式弹载计算机中装定了复杂的软件系统,具有发射后不管能力,能够超视距
访客 评论于 [2023-01-14 01:06:40] 回复
是技术发展是把双刃剑,对技术发展过于乐观而一样会导致重大失利。越南战争中,美国战斗机尽可能的选择从略微低一些的高度向前上方的米格机发射导弹,因为以天空为背景通常能减小杂波干扰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