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acker 日期:2022-12-04 分类:网站入侵
系统漏洞是指应用软件或操作系统软件在逻辑设计上系统和软件漏洞进行攻击的缺陷或在编写时产生的错误系统和软件漏洞进行攻击,这个缺陷或错误可以被不法者或者电脑黑客利用系统和软件漏洞进行攻击,通过植入木马、病毒等方式来攻击或控制整个电脑,从而窃取您电脑中的重要资料和信息,甚至破坏您的系统。
漏洞是在硬件、软件、协议的具体实现或系统安全策略上存在的缺陷,从而可以使攻击者能够在未授权的情况下访问你的电脑,他们可能会通过植入木马、病毒等方式来攻击或控制整个电脑,从而窃取您电脑中的重要资料和信息,甚至破坏您的系统。
软件漏洞是软件开发者开发软件时的疏忽,或者是编程语言的局限性,比如c家族比java效率高但漏洞也多,电脑系统几乎就是用c编的,所以常常要打补丁
,软件漏洞有时是作者日后检查的时候发现的,然后出补丁修改;还有一些人专门找别人的漏洞以从中做些非法的事,当作者知道自己的漏洞被他人利用的时候就会想办法补救。
这些漏洞需要修复。现在有许多第三方软件都可以查出并修复这些漏洞,比如:360安全卫士,金山清理专家等
。
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口令入侵
所谓口令入侵是指使用某些合法用户的帐号和口令登录到目的主机系统和软件漏洞进行攻击,然后再实施攻击活动。这种方法的前提是必须先得到该主机上的某个合法用户的帐号系统和软件漏洞进行攻击,然后再进行合法用户口令的破译。获得普通用户帐号的方法非常多系统和软件漏洞进行攻击,如
利用目标主机的Finger功能系统和软件漏洞进行攻击:当用Finger命令查询时,主机系统会将保存的用户资料(如用户名、登录时间等)显示在终端或计算机上;
利用目标主机的X.500服务:有些主机没有关闭X.500的目录查询服务,也给攻击者提供系统和软件漏洞进行攻击了获得信息的一条简易途径;
从电子邮件地址中收集:有些用户电子邮件地址常会透露其在目标主机上的帐号;
查看主机是否有习惯性的帐号:有经验的用户都知道,非常多系统会使用一些习惯性的帐号,造成帐号的泄露。
2.特洛伊木马
放置特洛伊木马程式能直接侵入用户的计算机并进行破坏,他常被伪装成工具程式或游戏等诱使用户打开带有特洛伊木马程式的邮件附件或从网上直接下载,一旦用户打开了这些邮件的附件或执行了这些程式之后,他们就会象古特洛伊人在敌人城外留下的藏满士兵的木马相同留在自己的计算机中,并在自己的计算机系统中隐藏一个能在windows启动时悄悄执行的程式。当你连接到因特网上时,这个程式就会通知攻击者,来报告你的IP地址及预先设定的端口。攻击者在收到这些信息后,再利用这个潜伏在其中的程式,就能任意地修改你的计算机的参数设定、复制文件、窥视你整个硬盘中的内容等,从而达到控制你的计算机的目的。
3.WWW欺骗
在网上用户能利用IE等浏览器进行各种各样的WEB站点的访问,如阅读新闻组、咨询产品价格、订阅报纸、电子商务等。然而一般的用户恐怕不会想到有这些问题存在:正在访问的网页已被黑客篡改过,网页上的信息是虚假的!例如黑客将用户要浏览的网页的URL改写为指向黑客自己的服务器,当用户浏览目标网页的时候,实际上是向黑客服务器发出请求,那么黑客就能达到欺骗的目的了。
一般Web欺骗使用两种技术手段,即URL地址重写技术和相关信关信息掩盖技术。利用URL地址,使这些地址都指向攻击者的Web服务器,即攻击者能将自已的Web地址加在所有URL地址的前面。这样,当用户和站点进行安全链接时,就会毫不防备地进入攻击者的服器,于是用记的所有信息便处于攻击者的监视之中。但由于浏览器材一般均设有地址栏和状态栏,当浏览器和某个站点边接时,能在地址栏和状态样中获得连接中的Web站点地址及其相关的传输信息,用户由此能发现问题,所以攻击者往往在URL地址重写的同时,利用相关信息排盖技术,即一般用JavaScript程式来重写地址样和状枋样,以达到其排盖欺骗的目的。
4.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是互连网上运用得十分广泛的一种通讯方式。攻击者能使用一些邮件炸弹软件或CGI程式向目的邮箱发送大量内容重复、无用的垃圾邮件,从而使目的邮箱被撑爆而无法使用。当垃圾邮件的发送流量特别大时,更有可能造成邮件系统对于正常的工作反映缓慢,甚至瘫痪。相对于其他的攻击手段来说,这种攻击方法具有简单、见效快等好处。
5.节点攻击
攻击者在突破一台主机后,往往以此主机作为根据地,攻击其他主机(以隐蔽其入侵路径,避免留下蛛丝马迹)。他们能使用网络监听方法,尝试攻破同一网络内的其他主机;也能通过IP欺骗和主机信任关系,攻击其他主机。
这类攻击非常狡猾,但由于某些技术非常难掌控,如TCP/IP欺骗攻击。攻击者通过外部计算机伪装成另一台合法机器来实现。他能磙坏两台机器间通信链路上的数据,其伪装的目的在于哄骗网络中的其他机器误将其攻击者作为合法机器加以接受,诱使其他机器向他发送据或允许他修改数据。TCP/IP欺骗能发生TCP/IP系统的所有层次上,包括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及应用层均容易受到影响。如果底层受到损害,则应用层的所有协议都将处于危险之中。另外由于用户本身不直接和底层相互相交流,因而对底层的攻击更具有欺骗性。
6.网络监听
网络监听是主机的一种工作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主机能接收到本网段在同一条物理通道上传输的所有信息,而不管这些信息的发送方和接收方是谁。因为系统在进行密码校验时,用户输入的密码需要从用户端传送到服务器端,而攻击者就能在两端之间进行数据监听。此时若两台主机进行通信的信息没有加密,只要使用某些网络监听工具(如NetXRay for 视窗系统95/98/NT、Sniffit for Linux、Solaries等)就可轻而易举地截取包括口令和帐号在内的信息资料。虽然网络监听获得的用户帐号和口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监听者往往能够获得其所在网段的所有用户帐号及口令。
7.黑客软件
利用黑客软件攻击是互连网上比较多的一种攻击手法。Back Orifice2000、冰河等都是比较著名的特洛伊木马,他们能非法地取得用户计算机的终极用户级权利,能对其进行完全的控制,除了能进行文件操作外,同时也能进行对方桌面抓图、取得密码等操作。这些黑客软件分为服务器端和用户端,当黑客进行攻击时,会使用用户端程式登陆上已安装好服务器端程式的计算机,这些服务器端程式都比较小,一般会随附带于某些软件上。有可能当用户下载了一个小游戏并运行时,黑客软件的服务器端就安装完成了,而且大部分黑客软件的重生能力比较强,给用户进行清除造成一定的麻烦。特别是一种TXT文件欺骗手法,表面看上去是个TXT文本文件,但实际上却是个附带黑客程式的可执行程式,另外有些程式也会伪装成图片和其他格式的文件。
8.安全漏洞
许多系统都有这样那样的安全漏洞(Bugs)。其中一些是操作系统或应用软件本身具有的。如缓冲区溢出攻击。由于非常多系统在不检查程式和缓冲之间变化的情况,就任意接受任意长度的数据输入,把溢出的数据放在堆栈里,系统还照常执行命令。这样攻击者只要发送超出缓冲区所能处理的长度的指令,系统便进入不稳定状态。若攻击者特别设置一串准备用作攻击的字符,他甚至能访问根目录,从而拥有对整个网络的绝对控制权。另一些是利用协议漏洞进行攻击。如攻击者利用POP3一定要在根目录下运行的这一漏洞发动攻击,破坏的根目录,从而获得终极用户的权限。又如,ICMP协议也经常被用于发动拒绝服务攻击。他的具体手法就是向目的服务器发送大量的数据包,几乎占取该服务器所有的网络宽带,从而使其无法对正常的服务请求进行处理,而导致网站无法进入、网站响应速度大大降低或服务器瘫痪。常见的蠕虫病毒或和其同类的病毒都能对服务器进行拒绝服务攻击的进攻。他们的繁殖能力很强,一般通过Microsoft的 Outlook软件向众多邮箱发出带有病毒的邮件,而使邮件服务器无法承担如此庞大的数据处理量而瘫痪。对于个人上网用户而言,也有可能遭到大量数据包的攻击使其无法进行正常的网络操作。
9.端口扫描
所谓端口扫描,就是利用Socket编程和目标主机的某些端口建立TCP连接、进行传输协议的验证等,从而侦知目标主机的扫描端口是否是处于激活状态、主机提供了哪些服务、提供的服务中是否含有某些缺陷等等。常用的扫描方式有:Connect()扫描。Fragmentation扫描
“病毒”一词最早用来表达此意是在弗雷德·科恩(Fred Cohen)1984年的论文《电脑病毒实验》。而病毒一词广为人知是得力于科幻小说。一部是1970年代中期大卫·杰洛德(David Gerrold)的《When H.A.R.L.I.E. was One》,描述了一个叫“病毒”的程序和与之对战的叫“抗体”的程序;另一部是约翰·布鲁勒尔(John Brunner)1975年的小说《震荡波骑士(ShakewaveRider)》,描述了一个叫做“磁带蠕虫”、在网络上删除数据的程序。[3]
1960年代初,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些青年研究人员,在做完工作后,利用业务时间玩一种他们自己创造的电脑游戏。做法是某个人编制一段小程序,然后输入到电脑中运行,并销毁对方的游戏程序。而这也可能就是电脑病毒的雏形。
[编辑] 运行环境以及传播途径
由于世界操作系统桌面环境90%的市场都由是使用微软Windows系列产品[4] ,所以病毒作者纷纷把病毒攻击对象选为Windows。制作病毒者首先应该确定要攻击的操作系统版本有何漏洞,这才是他所写的病毒能够利用的关键,而Windows没有行之有效的固有安全功能,且用户常以管理员权限运行未经安全检查的软件,这也为Windows下病毒的泛滥提供了温床。对于Linux、Mac OS等操作系统,使用的人群比较少,病毒一般不容易扩散。大多病毒发布作者的目的有多种,包括恶作剧、想搞破坏、报复及想出名与对研究病毒有特殊嗜好。
病毒主要通过网络浏览以及下载,电子邮件以及可移动磁盘等途径迅速传播。[5]
[编辑] 命名
以下表格所示是国际上对病毒命名惯例的前缀释义,DOS下的病毒一般无前缀:
前缀
含义
WM
Word6.0、Word95宏病毒
WM97
Word97宏病毒
XM
Excel5.0、Excel95宏病毒
X97M
Excel5.0和Excel97版本下发作
XF
Excel程序病毒
AM
Access95宏病毒
AM97M
Access97宏病毒
W95
Windows95、98病毒
Win
Windows3.x病毒
W32
32位病毒,感染所有32位Windows系统
WINT
32位Windows病毒,只感染Windows NT
Trojan/Troj
特洛伊木马
VBS
VBScript程序语言编写的病毒
VSM
感染 Visio VBA(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宏或script的宏或script病毒
JS
JScript编程语言编写的病毒
PE
32位寻址的Windows病毒
OSX
Mac OSX的病毒
中间部分指的是病毒的英文名,而后缀一般是变种代号。
[编辑] 特征
在计算机科学里,电脑病毒是类似生物病毒一样的程序,它会复制自己并传播到其他宿主,并对宿主造成损害。宿主也是程序,通常是操作系统,从而进一步传染到其他程序、其他的电脑。电脑病毒在传播期间一般会隐蔽自己,由特定的条件触发,并开始产生破坏。
电脑病毒具有的不良特征有传播性、隐蔽性、感染性、潜伏性、可激发性[6]、表现性或破坏性,通常表现两种以上所述的特征就可以认定该程序是病毒。
电脑病毒的生命周期为开发期→传染期→潜伏期→发作期→发现期→消化期→消亡期。[5][7]
[编辑] 主要特征详解
[编辑] 传播性
病毒一般会自动利用25电子邮件端口传播,利用对象为微软操作系统捆绑的Outlook的某个漏洞。将病毒自动复制并群发给存储的通讯录名单成员。邮件标题较为吸引人点击,大多利用社会工程学如“我爱你”这样家人朋友之间亲密的话语,以降低人的警戒性。如果病毒制作者再应用脚本漏洞,将病毒直接嵌入邮件中,那么用户一点邮件标题打开邮件就会中病毒。
[编辑] 隐蔽性
一般的病毒仅在数KB左右,这样除了传播快速之外,隐蔽性也极强。部分病毒使用“无进程”技术或插入到某个系统必要的关键进程当中,所以在任务管理器中找不到它的单独运行进程。而病毒自身一旦运行后,就会自己修改自己的文件名并隐藏在某个用户不常去的系统文件夹中,这样的文件夹通常有上千个系统文档,如果凭手工查找很难找到病毒。而病毒在运行前的伪装技术也不得不值得我们关注,将病毒和一个吸引人的文档捆绑合并成一个文档,那么运行正常吸引他的文档时,病毒也在我们的操作系统中悄悄的运行了。
[编辑] 感染性
某些病毒具有感染性,比如感染中毒用户电脑上的可执行文件,如exe、bat、scr、com格式,通过这种方法达到自我复制,对自己生存保护的目的。通常也可以利用网络共享的漏洞,复制并传播给邻近的电脑用户群,使邻里通过路由器上网的电脑或网吧的电脑的多台电脑的程序全部受到感染。
[编辑] 潜伏性
部分病毒有一定的“潜伏期”,在特定的日子,如某个节日或者星期几按时爆发。如1999年破坏BIOS的CIH病毒就在每年的4月26日爆发。如同生物病毒一样,这使电脑病毒可以在爆发之前,以最大幅度散播开去。
[编辑] 可激发性
根据病毒作者的“需求”,设置触发病毒攻击的“玄机”。如CIH病毒的制作者陈盈豪曾打算设计的病毒,就是“精心”为简体中文Windows系统所设计的。病毒运行后会主动检测中毒者操作系统的语言,如果发现操作系统语言为简体中文,病毒就会自动对电脑发起攻击,而语言不是简体中文版本的Windows,那么你即使运行了病毒,病毒也不会对你的电脑发起攻击或者破坏。[8]
[编辑] 表现性
病毒运行后,如果按照作者的设计,会有一定的表现特征:如CPU占用率100%,在用户无任何操作下读写硬盘或其他磁盘数据,蓝屏死机,鼠标右键无法使用等。但这样明显的表现特征,反倒帮助被感染病毒者发现自己已经感染病毒,并对清除病毒很有帮助,隐蔽性就不存在了。
[编辑] 破坏性
某些威力强大的病毒,运行后直接格式化用户的硬盘数据,更为厉害一些可以破坏引导扇区以及BIOS,已经在硬件环境造成了相当大的破坏。
[编辑] 分类
病毒类型根据中国国家电脑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发表的报告统计,占近45%的病毒是木马程序,蠕虫占病毒总数的25%以上,占15%以上的是脚本病毒,其余的病毒类型分别是:文档型病毒、破坏性程序和宏病毒。
[编辑] 木马/僵尸网络
主条目:特洛伊木马
一般也叫远程监控软件,如果木马能连通的话,那么可以说已经得到了远程电脑的全部操作权限,操作远程电脑与操作自己电脑没什么大的区别,这类程序可以监视被控用户的摄像头与截取密码。而Windows NT以后的版本自带的“远程桌面连接”,如果被不良用户利用的话,那么也与木马没什么区别。
主条目:僵尸网络
用户一旦中毒,就会成为“丧尸”或被称为“肉鸡”,成为黑客手中的“机器人”,通常黑客或脚本小孩(script kids)可以利用数以万计的“丧尸”发送大量伪造包或者是垃圾数据包对预定目标进行拒绝服务攻击,造成被攻击目标瘫痪。
[编辑] 有害软件
主条目:蠕虫病毒
蠕虫病毒漏洞利用类,也是我们最熟知的病毒,通常在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爆发的就是它了。如针对旧版本未打补丁的Windows XP的冲击波病毒和震荡波病毒。有时与僵尸网络配合,主要使用缓存溢出技术。
主条目:灰色软件
间谍软件和流氓软件,是部分不良网络公司出品的一种收集用户浏览网页习惯而制订自己广告投放策略的软件。这种软件本身对电脑的危害性不是很大,只是中毒者隐私遭到泄露被收集走和一旦安装上它就无法正常删除卸载了。比如对Internet Explorer的广告软件会自动修改并锁定用户缺省主页以及加载广告公司的工具条。
主条目:恶意软件
恶作剧软件,如破坏性很大的“格盘炸弹”,运行程序后自动格式化硬盘,原本只为“愚人”目的,但这种恶意程序运行后就会对用户重要数据造成很大的损失。与此相同的还有文档感染器(File infector)以及在DOS下的根扇区病毒。
[编辑] 脚本病毒
主条目:宏病毒
宏病毒的感染对象为Microsoft开发的办公系列软件。Microsoft Word,Excel这些办公软件本身支持运行可进行某些文档操作的命令,所以也被Office文档中含有恶意的宏病毒所利用。openoffice.org对Microsoft的VBS宏仅进行编辑支持而不运行,所以含有宏病毒的MS Office文档在openoffice.org下打开后病毒无法运行。
[编辑] 文件型病毒
文件型病毒通常寄居于可执行文件(扩展名为.EXE或.COM的文件),当被感染的文件被运行,病毒便开始破坏电脑。
[编辑] 免杀技术以及新特征
主条目:免杀技术
主条目:特征码
免杀是指:对病毒的处理,使之躲过杀毒软件查杀的一种技术。通常病毒刚从病毒作者手中传播出去前,本身就是免杀的,甚至可以说“病毒比杀毒软件还新,所以杀毒软件根本无法识别它是病毒”,但由于传播后部分用户中毒向杀毒软件公司举报的原因,就会引起安全公司的注意并将之特征码收录到自己的病毒库当中,病毒就会被杀毒软件所识别。
病毒作者可以通过对病毒进行再次保护如使用汇编加花指令或者给文档加壳就可以轻易躲过杀毒软件的病毒特征码库而免于被杀毒软件查杀。
美国的Norton Antivirus、McAfee、PC-cillin,俄罗斯的Kaspersky Anti-Virus,斯洛伐克的NOD32等产品在国际上口碑较好,但杀毒、查壳能力都有限,目前病毒库总数量也都仅在数十万个左右。
自我更新性是近年来病毒的又一新特征。病毒可以借助于网络进行变种更新,得到最新的免杀版本的病毒并继续在用户感染的计算机上运行,比如熊猫烧香病毒的作者就创建了“病毒升级服务器”,在最勤时一天要对病毒升级8次,比有些杀毒软件病毒库的更新速度还快,所以就造成了杀毒软件无法识别病毒。
除了自身免杀自我更新之外,很多病毒还具有了对抗它的“天敌”杀毒软件和防火墙产品反病毒软件的全新特征,只要病毒运行后,病毒会自动破坏中毒者计算机上安装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产品,如病毒自身驱动级Rootkit保护强制检测并退出杀毒软件进程,可以过主流杀毒软件“主动防御”和穿透软、硬件还原的机器狗[9],自动修改系统时间导致一些杀毒软件厂商的正版认证作废以致杀毒软件作废,从而病毒生存能力更加强大。
免杀技术的泛滥使得同一种原型病毒理论上可以派生出近乎无穷无尽的变种,给依赖于特征码技术检测的杀毒软件带来很大困扰。近年来,国际反病毒行业普遍开展了各种前瞻性技术研究,试图扭转过分依赖特征码所产生的不利局面。目前比较有代表性产品的是基于虚拟机技术的启发式扫瞄软件,代表厂商NOD32,Dr.Web,和基于行为分析技术的主动防御软件,代表厂商中国的微点主动防御软件等。
[编辑] 防范
修补操作系统以及其捆绑的软件的漏洞
主条目:Microsoft Update
安装系统以及其捆绑的软件如Internet Explorer、Windows Media Player的漏洞安全补丁,以操作系统Windows为例Windows NT以及以下版本可以在Microsoft Update更新系统,Windows 2000SP2以上,Windows XP以及Windows 2003等版本可以用系统的“自动更新”程序下载补丁进行安装。设置一个比较强的系统密码,关闭系统默认网络共享,防止局域网入侵或弱口令蠕虫传播。定期检查系统配置实用程序启动选项卡情况,并对不明的Windows服务予以停止。 安装并及时更新杀毒软件与防火墙产品 保持最新病毒库以便能够查出最新的病毒,如一些反病毒软件的升级服务器每小时就有新病毒库包可供用户更新。而在防火墙的使用中应注意到禁止来路不明的软件访问网络。由于免杀以及进程注入等原因,有个别病毒很容易穿过杀毒以及防火墙的双重防守,遇到这样的情况就要注意到使用特殊防火墙来防止进程注入,以及经常检查启动项、服务。一些特殊防火墙可以“主动防御”以及注册表实时监控,每次不良程序针对电脑的恶意操作都可以实施拦截阻断。 不要点来路不明连接以及运行不明程序[10] 来路不明的连接,很可能是蠕虫病毒自动通过电子邮件或即时通讯软件发过来的,如QQ病毒之一的QQ尾巴,大多这样信息中所带连接指向都是些利用IE浏览器漏洞的网站,用户访问这些网站后不用下载直接就可能会中更多的病毒。另外不要运行来路不明的程序,如一些“性诱惑”的文件名骗人吸引人去点击,点击后病毒就在系统中运行了。
再强大再安全的 操作系统 ,也会出现一些漏洞从而被病毒攻击。那么如何解决漏洞被攻击的问题呢?下面由我整理了常见的操作系统漏洞及解决 方法 ,希望对你有帮助。
常见的操作系统漏洞及解决方法
常见的操作系统漏洞一、 SQL注入漏洞
SQL注入攻击(SQL Injection),简称注入攻击、SQL注入,被广泛用于非法获取网站控制权,是发生在应用程序的数据库层上的安全漏洞。在设计程序,忽略了对输入字符串中夹带的SQL指令的检查,被数据库误认为是正常的SQL指令而运行,从而使数据库受到攻击,可能导致数据被窃取、更改、删除,以及进一步导致网站被嵌入恶意代码、被植入后门程序等危害。
通常情况下,SQL注入的位置包括:
(1)表单提交,主要是POST请求,也包括GET请求;
(2)URL参数提交,主要为GET请求参数;
(3)Cookie参数提交;
(4)HTTP请求头部的一些可修改的值,比如Referer、User_Agent等;
(5)一些边缘的输入点,比如.mp3文件的一些文件信息等。
SQL注入的危害不仅体现在数据库层面上,还有可能危及承载数据库的操作系统;如果SQL注入被用来挂马,还可能用来传播恶意软件等,这些危害包括但不局限于:
(1)数据库信息泄漏:数据库中存放的用户的隐私信息的泄露。作为数据的存储中心,数据库里往往保存着各类的隐私信息,SQL注入攻击能导致这些隐私信息透明于攻击者。
(2)网页篡改:通过操作数据库对特定网页进行篡改。
(3)网站被挂马,传播恶意软件:修改数据库一些字段的值,嵌入网马链接,进行挂马攻击。
(4)数据库被恶意操作:数据库服务器被攻击,数据库的系统管理员帐户被篡改。
(5)服务器被远程控制,被安装后门。经由数据库服务器提供的操作系统支持,让黑客得以修改或控制操作系统。
(6)破坏硬盘数据,瘫痪全系统。
解决SQL注入问题的关键是对所有可能来自用户输入的数据进行严格的检查、对数据库配置使用最小权限原则。 通常使用的方案有:
(1)所有的查询语句都使用数据库提供的参数化查询接口,参数化的语句使用参数而不是将用户输入变量嵌入到SQL语句中。当前几乎所有的数据库系统都提供了参数化SQL语句执行接口,使用此接口可以非常有效的防止SQL注入攻击。
(2)对进入数据库的特殊字符('"\*;等)进行转义处理,或编码转换。
(3)确认每种数据的类型,比如数字型的数据就必须是数字,数据库中的存储字段必须对应为int型。
(4)数据长度应该严格规定,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比较长的SQL注入语句无法正确执行。
(5)网站每个数据层的编码统一,建议全部使用UTF-8编码,上下层编码不一致有可能导致一些过滤模型被绕过。
(6)严格限制网站用户的数据库的操作权限,给此用户提供仅仅能够满足其工作的权限,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注入攻击对数据库的危害。
(7)避免网站显示SQL错误信息,比如类型错误、字段不匹配等,防止攻击者利用这些错误信息进行一些判断。
(8)在网站发布之前建议使用一些专业的SQL注入检测工具进行检测,及时修补这些SQL注入漏洞。
常见的操作系统漏洞二、 跨站脚本漏洞
跨站脚本攻击(Cross-site scripting,通常简称为XSS)发生在客户端,可被用于进行窃取隐私、钓鱼欺骗、窃取密码、传播恶意代码等攻击。
XSS攻击使用到的技术主要为HTML和Javascript,也包括VBScript和ActionScript等。XSS攻击对WEB服务器虽无直接危害,但是它借助网站进行传播,使网站的使用用户受到攻击,导致网站用户帐号被窃取,从而对网站也产生了较严重的危害。
XSS类型包括:
(1)非持久型跨站:即反射型跨站脚本漏洞,是目前最普遍的跨站类型。跨站代码一般存在于链接中,请求这样的链接时,跨站代码经过服务端反射回来,这类跨站的代码不存储到服务端(比如数据库中)。上面章节所举的例子就是这类情况。
(2)持久型跨站:这是危害最直接的跨站类型,跨站代码存储于服务端(比如数据库中)。常见情况是某用户在论坛发贴,如果论坛没有过滤用户输入的Javascript代码数据,就会导致其他浏览此贴的用户的浏览器会执行发贴人所嵌入的Javascript代码。
(3)DOM跨站(DOM XSS):是一种发生在客户端DOM(Document Object Model文档对象模型)中的跨站漏洞,很大原因是因为客户端脚本处理逻辑导致的安全问题。
XSS的危害包括:
(1)钓鱼欺骗:最典型的就是利用目标网站的反射型跨站脚本漏洞将目标网站重定向到钓鱼网站,或者注入钓鱼JavaScript以监控目标网站的表单输入,甚至发起基于DHTML更高级的钓鱼攻击方式。
(2)网站挂马:跨站时利用IFrame嵌入隐藏的恶意网站或者将被攻击者定向到恶意网站上,或者弹出恶意网站窗口等方式都可以进行挂马攻击。
(3)身份盗用:Cookie是用户对于特定网站的身份验证标志,XSS可以盗取到用户的Cookie,从而利用该Cookie盗取用户对该网站的操作权限。如果一个网站管理员用户Cookie被窃取,将会对网站引发巨大的危害。
(4)盗取网站用户信息:当能够窃取到用户Cookie从而获取到用户身份使,攻击者可以获取到用户对网站的操作权限,从而查看用户隐私信息。
(5)垃圾信息发送:比如在SNS社区中,利用XSS漏洞借用被攻击者的身份发送大量的垃圾信息给特定的目标群。
(6)劫持用户Web行为:一些高级的XSS攻击甚至可以劫持用户的Web行为,监视用户的浏览历史,发送与接收的数据等等。
(7)XSS蠕虫:XSS 蠕虫可以用来打 广告 、刷流量、挂马、恶作剧、破坏网上数据、实施DDoS攻击等。
常用的防止XSS技术包括:
(1)与SQL注入防护的建议一样,假定所有输入都是可疑的,必须对所有输入中的script、iframe等字样进行严格的检查。这里的输入不仅仅是用户可以直接交互的输入接口,也包括HTTP请求中的Cookie中的变量,HTTP请求头部中的变量等。
(2)不仅要验证数据的类型,还要验证其格式、长度、范围和内容。
(3)不要仅仅在客户端做数据的验证与过滤,关键的过滤步骤在服务端进行。
(4)对输出的数据也要检查,数据库里的值有可能会在一个大网站的多处都有输出,即使在输入做了编码等操作,在各处的输出点时也要进行安全检查。
(5)在发布应用程序之前测试所有已知的威胁。
常见的操作系统漏洞三、 弱口令漏洞
弱口令(weak password) 没有严格和准确的定义,通常认为容易被别人(他们有可能对你很了解)猜测到或被解除工具解除的口令均为弱口令。设置密码通常遵循以下原则:
(1)不使用空口令或系统缺省的口令,这些口令众所周之,为典型的弱口令。
(2)口令长度不小于8个字符。
(3)口令不应该为连续的某个字符(例如:AAAAAAAA)或重复某些字符的组合(例如:tzf.tzf.)。
(4)口令应该为以下四类字符的组合,大写字母(A-Z)、小写字母(a-z)、数字(0-9)和特殊字符。每类字符至少包含一个。如果某类字符只包含一个,那么该字符不应为首字符或尾字符。
(5)口令中不应包含本人、父母、子女和配偶的姓名和出生日期、纪念日期、登录名、E-mail地址等等与本人有关的信息,以及字典中的单词。
(6)口令不应该为用数字或符号代替某些字母的单词。
(7)口令应该易记且可以快速输入,防止他人从你身后很容易看到你的输入。
(8)至少90天内更换一次口令,防止未被发现的入侵者继续使用该口令。
常见的操作系统漏洞四、 HTTP报头追踪漏洞
HTTP/1.1(RFC2616)规范定义了HTTP TRACE方法,主要是用于客户端通过向Web服务器提交TRACE请求来进行测试或获得诊断信息。当Web服务器启用TRACE时,提交的请求头会在服务器响应的内容(Body)中完整的返回,其中HTTP头很可能包括Session Token、Cookies或 其它 认证信息。攻击者可以利用此漏洞来欺骗合法用户并得到他们的私人信息。该漏洞往往与其它方式配合来进行有效攻击,由于HTTP TRACE请求可以通过客户浏览器脚本发起(如XMLHttpRequest),并可以通过DOM接口来访问,因此很容易被攻击者利用。
防御HTTP报头追踪漏洞的方法通常禁用HTTP TRACE方法。
常见的操作系统漏洞五、 Struts2远程命令执行漏洞
Apache Struts是一款建立Java web应用程序的开放源代码架构。Apache Struts存在一个输入过滤错误,如果遇到转换错误可被利用注入和执行任意Java代码。
网站存在远程代码执行漏洞的大部分原因是由于网站采用了Apache Struts Xwork作为网站应用框架,由于该软件存在远程代码执高危漏洞,导致网站面临安全风险。CNVD处置过诸多此类漏洞,例如:“GPS车载卫星定位系统”网站存在远程命令执行漏洞(CNVD-2012-13934);Aspcms留言本远程代码执行漏洞(CNVD-2012-11590)等。
修复此类漏洞,只需到Apache官网升级Apache Struts到最新版本:
常见的操作系统漏洞六、 框架钓鱼漏洞(框架注入漏洞)
框架注入攻击是针对Internet Explorer 5、Internet Explorer 6、与 Internet Explorer 7攻击的一种。这种攻击导致Internet Explorer不检查结果框架的目的网站,因而允许任意代码像Javascript或者VBScript跨框架存取。这种攻击也发生在代码透过多框架注入,肇因于脚本并不确认来自多框架的输入。这种其他形式的框架注入会影响所有的不确认不受信任输入的各厂商浏览器和脚本。
如果应用程序不要求不同的框架互相通信,就可以通过完全删除框架名称、使用匿名框架防止框架注入。但是,因为应用程序通常都要求框架之间相互通信,因此这种方法并不可行。 因此,通常使用命名框架,但在每个会话中使用不同的框架,并且使用无法预测的名称。一种可行的方法是在每个基本的框架名称后附加用户的会话令牌,如main_display。
常见的操作系统漏洞七、 文件上传漏洞
文件上传漏洞通常由于网页代码中的文件上传路径变量过滤不严造成的,如果文件上传功能实现代码没有严格限制用户上传的文件后缀以及文件类型,攻击者可通过 Web 访问的目录上传任意文件,包括网站后门文件(webshell),进而远程控制网站服务器。
因此,在开发网站及应用程序过程中,需严格限制和校验上传的文件,禁止上传恶意代码的文件。同时限制相关目录的执行权限,防范webshell攻击。
常见的操作系统漏洞八、 应用程序测试脚本泄露
由于测试脚本对提交的参数数据缺少充分过滤,远程攻击者可以利用洞以WEB进程权限在系统上查看任意文件内容。防御此类漏洞通常需严格过滤提交的数据,有效检测攻击。
常见的操作系统漏洞九、 私有IP地址泄露漏洞
IP地址是网络用户的重要标示,是攻击者进行攻击前需要了解的。获取的方法较多,攻击者也会因不同的网络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如:在局域网内使用Ping指令,Ping对方在网络中的名称而获得IP;在Internet上使用IP版的QQ直接显示。最有效的办法是截获并分析对方的网络数据包。攻击者可以找到并直接通过软件解析截获后的数据包的IP包头信息,再根据这些信息了解具体的IP。
针对最有效的“数据包分析方法”而言,就可以安装能够自动去掉发送数据包包头IP信息的一些软件。不过使用这些软件有些缺点,譬如:耗费资源严重,降低计算机性能;访问一些论坛或者网站时会受影响;不适合网吧用户使用等等。现在的个人用户采用最普及隐藏IP的方法应该是使用代理,由于使用代理服务器后,“转址服务”会对发送出去的数据包有所修改,致使“数据包分析”的方法失效。一些容易泄漏用户IP的网络软件(QQ、MSN、IE等)都支持使用代理方式连接Internet,特别是QQ使用“ezProxy”等代理软件连接后,IP版的QQ都无法显示该IP地址。虽然代理可以有效地隐藏用户IP,但攻击者亦可以绕过代理,查找到对方的真实IP地址,用户在何种情况下使用何种方法隐藏IP,也要因情况而论。
常见的操作系统漏洞十、 未加密登录请求
由于Web配置不安全,登陆请求把诸如用户名和密码等敏感字段未加密进行传输,攻击者可以窃听网络以劫获这些敏感信息。建议进行例如SSH等的加密后再传输。
常见的操作系统漏洞十一、 敏感信息泄露漏洞
SQL注入、XSS、目录遍历、弱口令等均可导致敏感信息泄露,攻击者可以通过漏洞获得敏感信息。针对不同成因,防御方式不同。
已有3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访客 评论于 [2022-12-04 10:29:47] 回复
制作病毒者首先应该确定要攻击的操作系统版本有何漏洞,这才是他所写的病毒能够利用的关键,而Windows没有行之有效的固有安全功能,且用户常以管理员权限运行未经安全检查的软件,这也为Windows下病毒的
访客 评论于 [2022-12-04 13:53:20] 回复
些合法用户的帐号和口令登录到目的主机系统和软件漏洞进行攻击,然后再实施攻击活动。这种方法的前提是必须先得到该主机上的某个合法用户的帐号系统和软件漏洞进行攻击,然后再进行合法用户口令的破译。获得普通用户帐号的方法非常多系统和软件
访客 评论于 [2022-12-04 12:04:27] 回复
监控软件,如果木马能连通的话,那么可以说已经得到了远程电脑的全部操作权限,操作远程电脑与操作自己电脑没什么大的区别,这类程序可以监视被控用户的摄像头与截取密码。而W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