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acker 日期:2022-10-14 分类:网络教程
1、美学思想在建筑设计中的基本特点
美学向来被人们认为是艺术哲学,建筑这个词的拉丁文原意是指“巨大的工艺”,说明建筑原本同艺术抑或美学密不可分,因此建筑学本身就有艺术美学的内涵。建筑的美学是相对具体的,但由于建筑是庞大的物品,人在建筑中品味的内容也是很多的。有时一块材料的色质,质感,形式能产生美感,有时一种结构形式也能产生美感,有时一个空间形态也能产生美感。有时一种构造也能产生美感,有时整体形式能产生美感,有时立面构图能产生美感,有时建筑外部虚空也能产生美感;有时由于对力的表现能产生美。建筑的内容也能产生美感,建筑的美感是由建筑外部边缘开始对整体形式风格和性格的审美到人口到内部到局部到细部。通过时间这个线索来体验建筑的美感。这些通过形式所承载的对人真善的意义象征,从而给人以超功利、超世俗的人文的理想的联想升华,给人以自由、解放、天堂般的感受而产生美的快感。
2、美学思想在建筑天际线设计中的表现手法
天际线的构图应尽量提倡穿插、错落、起伏的原则和具有某些韵律节奏及隽永轻盈的特色,体现自然美、曲线美、均衡美、象征美、阴阳美和和谐与秩序的特点。同时要考虑不同天际线可见面建筑体的高低、错落、遮挡、疏密、虚实、凹凸的间距、尺度等建筑艺术手法进行处理的适度问题,以便能逐步由自由散落无约束式天际线走向有创意的约束式天际线。
(1)均衡美的设计上应当视为强调单体设计的同时,务必把握与群体(组团)的关联性。这里和曲线美强调的重点不同,均衡美更注重不同形式屋顶组合的“度”的问题。在追求屋顶形式变化以形成美感的同时,尽量避免出现夸大的、偏激的、失调的、无动感和张力的天际线出现,把整体观赏性作为天际线设计的重点。
(2)象征美的设计主要在于使得建筑天际线的观赏性存在可以联系和象征的空间。如不断上升的阶梯型天际线,象征城市不断发展,人均收入节节攀升等寓意,可用于城市商业区、政府办公区等节选的天际线片断设计(这种片断也要考虑与周边整体天际线的衔接与整合)。在天际线的建设上划分城市区域,确定发展方向,从另一个角度探寻城市规划与设计的突破口。
(3)天际线的和谐与秩序的设计,主要是确定视图中的主次、从属关系。确定一个核心的制高点或屋顶形式,从而散发开去,以周边的高度和形式来配合和突出重点,以求秩序上的统一和和谐。要求消解非中心控制点的其他高层建筑的独立性,使之成为地区肌理的从属元素。轴线守望——在中轴两侧设置形态上对应的设施。同源模拟——作为空间构形的丛从属元素,采用相似的高度和体量。镜像效应——群体中各建筑在形态、材料、色彩等方面的协调统一。
3、美学思想在建筑房屋设计中的表现手法
3.1统一协调性的表现手法。建筑艺术的设计应在总体上具有统一协调性,从而通过统一的表现形式实现了建筑设计的艺术美感的表现,房屋建筑的艺术设计中,应在满足建筑需求的基本形式之上实现建筑艺术的多样化发展,从而给人们带来不同形式的艺术美感的享受房屋建筑的艺术形式如何形成统一而又有不同的建筑美感的艺术设计形式是在具体的设计中的重要和关键。
3.1.1建筑外形的统一。房屋建筑的外形统一实际上是指建筑外形的类似和统一,通过人们对建筑形状的辨识实现了有效的建筑艺术的设计,建筑的美学规律的应用不仅仅体现在单独的建筑上,而是通过城市的各种建筑的氛围而形成的建筑的美感享受。若是缺乏相应的建筑环境,那么建筑的设计将与环境格格不入,也难以给人以美感的享受,那么房屋建筑的艺术形式也就难以实现。建筑外形的统一可从对建筑中的主要部门和从属关系进行管理和控制,并且通过建筑设计主从关系的搭配实现了建筑设计的整体协调。
3.1.2通过建筑色彩实现设计统一。房屋建筑的设计通过色彩的运用也能实现建筑设计的统一发展。色彩的统一和协调是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其他因素的系统难以实现有效的统一发展的形式而采用的唯一办法,建筑材料的选择与建筑风格的统一密切相关,建筑材料的选择也与建筑色彩的统一相关,从而通过材料和色彩的变化和统一实现了在一定范围内的协调过程。建筑的统一性设计应实现设计材料的整体搭配的协调,从而才能形成统一的风格,从而才能具有建筑艺术的美感享受。
3.2均衡稳定性的表现手法。房屋建筑的设计可通过建筑的形状、大小、选用材料、颜色、层次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建筑设计的美感和风格享受。建筑设计由于多种设计因素的不断变化实现了各种风格的设计,通过良好的搭配和层次的有效设计实现房屋建设的均衡稳定发展。
3.2.1对称均衡。对称均衡是最简单的均衡房屋设计,对于结构复杂的对称房屋建筑。房屋建筑均衡中心的凸显和强调往往难以从外观的设计中体现出来。而成功的房屋建筑设计,能在房屋建筑设计过程中自然地凸显建筑的均衡点,从而通过均衡点的凸显实现了对人们的自然引导和发展,从而也能明确体现房屋建筑的均衡点以及设计的美感。
3.2.2不对称或不规则房屋建筑的均衡设计。房屋的建筑设计具有相当灵活的表达形式和特征,从而当房屋建筑的均衡中心并不对称,但其在建筑美学的角度设计上看是平等的,从而体现出了建筑设计中的不对称均衡,通过使用杠杆的平衡原理。实现了对不对称建筑设计在建筑美学中的平衡发展,从而也能实现对人们的引导和发展,均衡点的设计实际上引导人们自然过渡到建筑的中心点,具体可通过导向的标志实现对人们的指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建筑创作不是孤立的,是人们心理认知以及美学意象的转换和映照。建筑艺术形象应具有充实的视觉表现力和冲击力。市政建筑、公司建筑这些迅速增长的新建筑所具有的意义是异乎寻常的,联系着一种公众精神,聚合力和新城市所承载的首创精神;是新的人文景观、心理认知与归属感的凝聚点,体现着现代人文精神的追求。与象征性的表现,市民自豪感相结合的新的美学意象。应通过这些城市重要公共建筑予以反映。
从技术角度理解:建筑为什么不能简化为形式图形?原因其实和图纸分类有关系。建筑美学的哲学定位我们学习建筑的同学其实都知道,什么叫设计图纸,什么叫场地图纸。一般,建筑美学的哲学定位我们在学习建筑初步的时候,先做设计图纸,再做场地图纸,也就是先做好建筑,再处理场地。这就是很多设计任务书的写法,都是告诉你一座建筑有哪些功能分区ABC,然后,有没有连廊,其它之类,然后会有告诉你,这个建筑与周围建筑距离必须是n米的字样。这个时候,你是必须把自己的视野扩大到场地整体以后,才可以衔接处理从建筑体过渡到场地图如何画的问题,而且建筑设计图,和场地设计图有必须的联系,甚至说是“一张”,有的时候我们会有“总平面图“就是这个。而处理这种扩大设定,完全在于我们的一种思维跳转,知道从一个形式过渡到另一个形式必须切换而且找出相关联系,这种活动是分离的逻辑的,因此,在由线条表述的美学概念中,我们通常采用的方式是以数值关系寻找规律来发现重要性,这种东西主要服务于整体中心,因此不是一种图纸绘制方法。而很多建筑从业者都知道,要绘制一张”好看的“建筑图纸,考虑的绝对不是好看。这跟黄金分割线不是直接等于的,有的时候就是一种数量条件理性,而只有做好了这个东西,二者之间的关系才符合要求,不一定必须是3.14或者1.618。在做图纸切换的时候,其实都应该以扩大范围理解原先与扩大后的关系所处来读图和处理更大范围的关系,这就是说,我们不仅要知道一个小具体,还要知道大总体,还得知道它们的关系,并且还必须知道条件是什么。
1、建筑是技术和艺术的统一体。建筑学是一门涉猎宽、内容广德的综合学科。
音乐艺术、绘画艺术、诗词艺术是纯精神性艺术,建筑艺术是以技术为基础的艺术,要全面看待或正确把握在建筑当中的艺术和技术二者的关系。
2、美学以研究审美活动为学科起点,具有开放性、交叉性、边缘性的学科特点。
美学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750年,德国的哲学家鲍姆伽登创立了这门学科。
美学研究的误区认为美学是研究美的学科。
对这个误区的反思是在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克尔凯戈尔。长期的美学研究我们用的是知识论哲学或者叫认识论哲学,我们认为美学研究的哲学基础应该是价值论哲学,即美是一种价值。它是客体的审美属性和主体的审美需要,在审美活动中契合而成的一种价值。它不能独立于人而存在。
但是美学这门学科从它的诞生就表明了它的态度。第一,它是开放的,第二是交叉性,第三是边缘性,是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交叉性。
3、建筑美学是建筑学和美学相交而成的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学术前景广阔,学科生命力强。
4、建筑美学研究属于跨学科交叉综合研究。
从哲学的高度对建筑美学的发展历史进行分析;阐明建筑观念、美学观念及美学研究的革命性转变,归纳出当代建筑美学的基本特征。关键词:本质,功能,特征,误区,艺术规律 ·前言对着一栋栋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和千姿百态的高档酒店,它们形体都其特殊的意义 从中你能了解他们的历史、领悟它们的意味、读懂他们的语言、欣赏他们的美吗?请你认真阅读本文,它将引导你从中国走向世界,尽情的欣赏那人类创造的各种各样的高档酒店,领略多姿多彩的建筑物那美妙的趣味,读解形形色色建筑物那沉默的形体、缤纷的色彩和多样的质地,了解建筑美的本质、功能、特征及艺术规律,认识建筑在人类精神生活中的地位。同时,还将告诉你如何将自己居住、学习、工作、交际、活动的场所装饰的舒适、惬意。 ·建筑美学的本质建筑美学是艺术美学和建筑学的重要分支。是建立在建筑学和美学的基础上,研究建筑领域里的美和审美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建筑美学以如何按照美的规律从事建筑美的创造以及创作主体、客体、本体、受体之间的关系和交互作用为基本任务,其具体内容是:建筑艺术的审美本质和审美特征;建筑艺术的审美创造与现实生活关系;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和建筑观念、流派、风格的发展嬗变过程;建筑艺术的形式美法则;建筑艺术的创造规律和应具有的美学品格;建筑艺术的审美价值和功能;鉴赏建筑艺术的心理机制、过程、特点、意义、方法等。根据当前建筑美学的发展趋势,重点是研究建筑美与城乡环境的关系、建筑美的审美效应、建筑美与山水园林的关系等。·建筑美学的功能虽然建筑伴随人类走过了漫长的道路,但建筑美学的出现却是20世纪的事情。英国美学家罗杰斯·思克拉顿运用美学理论,从审美的角度论述了建筑具有实用性、地区性、技术性、总效性、公共性等基本特征,可看成是建筑美学的创始人。美国现代建筑学家托伯特·哈姆林,提出了现代建筑技术美的10大法则,即:统一、均衡、比例、尺度、韵律、布局中的序列、规则的和不规则的序列设计、性格、风格、色彩等,较全面地概括了建筑美学的基本内容。此外,包豪斯的建筑美学理论与现代主义联系较多,美国建筑大师文丘里则从符号学的角度来探讨建筑的美和审美问题。建筑美学以如何按照美的规律从事建筑美的创造以及创作主体、客体、本体、受体之间的关系和交互作用为基本任务,其具体内容是:建筑艺术的审美本质和审美特征;建筑艺术的审美创造与现实生活关系;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和建筑观念、流派、风格的发展嬗变过程;建筑艺术的形式美法则;建筑艺术的创造规律和应具有的美学品格;建筑艺术的审美价值和功能;鉴赏建筑艺术的心理机制、过程、特点、意义、方法等。根据当前建筑美学的发展趋势,重点是研究建筑美与城乡环境的关系、建筑美的审美效应、建筑美与山水园林的关系等。·建筑美学的特征建筑之美在于其根植于自然环境,又服从于自然环境。多样的建筑形式,各异的建筑风格适宜于不同的自然环境,与风景林木地形溶为一体,形成了各种建筑文化自己的美的语言。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自然环境,作为人与自然总结的建筑,向植物一样落地生根。合天时,合地利,适宜于各种地区自然环境的要求,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建筑之美在于其诗情画意,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就是卓有代表的一例。尽管他不间断地以借景,对景,框景等诸多视觉手法向人们展示着如画般的意境,然而仅以视觉冲击,他还无以有如此撼人的魅力。除了中国古典园林自身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哲学思想外,他的深意还在于调动了人的其他感官知觉。“凤篁类长笛,流水当鸣笛”表现其声;“竹院金风细,荷塘花气香”表现其味;“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又体现了他的尺度,更不用说“幽闭以独处,登高以畅怀”表达的情绪了。中国建筑之美包罗万象:竹影婆娑,风舞幽篁,菏香苒苒,香远益清;池景赏心,亭榭宜人等等等等。正是这耳声目色,月圆花好,造就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知觉意象,体现了他的诗情画意。建筑之美是一个多轴的坐标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地域文化,不同民族背景下都不尽相同。中国古代人们心中的美学标准则是统一的,正如当时的中央集权,几乎动员了全部当时的建筑手段共同创造出完整的艺术形式。因此,中国的建筑体现了儒家思想,正统而有气魄;中国园林蕴含着道家思想,极力效法自然,极度自由,变化多端。而古希腊在哲学与艺术等等的一切知识,都是在追求永恒的完美,所以在精神层次上他们追求灵性的完美,在自然界中他们则追求一种永恒的形象美,在某种程度上,他们的美是一元的。建筑之美在于其随意之处竟显精致,虽由人做宛自天成的艺术创作。无论是拼贴,是变异,抑或是残缺,奇险,当代建筑设计中的“非和谐”意识引人注目的一种倾向。建筑之美在于其是情理交织的。建筑的演进,在某种意义上是情感与理性的交织发展过程。情感与理性的关系,从曾经相互抵触,逐渐发展到相互融合的阶段。建筑之美在于科学技术对艺术和建筑创作的影响,这是20世纪艺术和建筑发展中,最鲜明的有益于以往时代的特征。技术的进步使得建筑师的梦想成为可能。艺术的作用表现与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使生活的爆满,从感性上体验自然和人生的韵律和诗意。这时候的建筑界逐渐形成了“反形式美学”“高技美学”“生态美学”和“可维持发展的美学”为代表的新兴建筑美学体系。就相我们上面谈到的重复性,如果间隔永远一成不变,获得的韵律感有一致性而形成的统一的局面。但我们并不满足于恒常的统一的原则,我们会同样在统一的重复中寻求些许的变化,这种统一中的变化,除了减少单调乏味的可能性外,经常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力和愉悦。统一和变化之间的取舍与拿捏,有时仅是一线之隔,虽然我们都希望统一中有变化,而变化中求统一的口诀和法则,但实际创作的时候并不容易,因为太多统一会导致乏味,太过变化却引起混乱。总之,孕育着一个文化背景的建筑,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的建筑,既可以折射出所处环境的文化传统,人文精神,同时也以其自诠释着美的概念,建筑丰富的语言中裹着的是让人无尽的回味。·对建筑美学的误区建筑形象和建筑美学是城市战略研究的领域之一,也是众多房地产开发商所必须关心的问题。道理很简单,如果投资开发的房子,外表不美观,那么就不容易为市场所接受,销路受影响之外,更会使得今后的项目开发能力受到市场质疑。
在中国当今的不动产项目开发市场中,建筑形象与建筑美学在绝大多数时候,被认为是仅仅来自于人们的感觉。在北京,曾经要求主要建筑的设计,必须要有个大屋顶;在南方很多城市引为自豪的项目,在专家的眼中,其实不值一提;而更为常见的是,行政官员的干预,他们根据自己的审美观来确定项目的立面和造型,……。
在北京,亚运村曾经被人们广为赞誉,认为“很美”,但现在没过多少年,即使主要建筑经历了三次大翻修之后,大家也都承认,这其实仅仅是一堆垃圾,北京开奥运会也只能再建所谓“更漂亮”的、新的奥运村了。
其实,凭感觉确定“建筑的美”,是很大的一个错误。在国际上,建筑形象与建筑美学是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在英国的几个著名大学中,都有这样的专业设置。其主要运用的研究理论是分形几何,通过分维值的计算,来定量评估建筑的美。事实上,建筑美与人的感觉是有关系,但它与数学的应用也有很大的关系。
客观的说,这些来自国际上的专家,对我们很多人认为已经很漂亮的上海建筑评价很低。他们认为,上海的建筑依然单调乏味,如果计算的话,建筑的分维值不会太高,缺乏细部表现,而上海这样长期发展下去,尤其是大面积地搞这样的建筑,最终将会影响城市的活力。
客观的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依然是一个原始的市场,行业也是原始的行业,其专业化分工以及专业水准,尚未达到一个理想的水平。在这种时候,我们很难确保现在的“城市美”,能够在数十年之后依然会被人赞叹为美。·建筑美学的艺术规律建筑美学的规律主要体现在各种美学元素中,概括起来大致有:主题、重点、比例、尺度、韵律、和谐、对比、衬托、对称、均衡、隐喻、虚实、质感,等等。这些抽象的美学元素如果使用得当,就有可能创造出令人欣赏的优美建筑。比例 模数 古希腊人大概是最专注与探究美感来源的民族。他们仔细观察自然界的种种事物后,发现一个原理:没的物体在形式是上都具备了一定的比例关系,所谓的比例,简单地说就是物体的每一个部分或构件与整体之间,存在一种数字关系,而且每一个部分也与其他部分存在一种数字关系。比例关系给我们的最大的启发便是,任何物体只要具备一定的比例关系,它便初具视觉上的美感;而且绝大多数我们觉得美的形式,都具有和谐的比例,希腊人份在追求形式美感上最伟大的贡献就是,详细观察自然界的他们觉得美的物体,分析出他们的比例关系,并建立在数字关系上,从此影响了整个西方建筑的发展,直到今天。另一个与比例有关的,就是柯布西耶在19世纪40年代所发展起来的模数关系,它的概念就好像日本传统家屋中以“榻榻米”形成的割据一样,由于榻榻米的长边是短边的两倍,不论如何组合都具备某种固定的比例关系。这样的基准关系更能使得家具的大小,有一定系统可言,而不会发生不同家具摆设时,而摆不正的矛盾现象。比例 尺度与空间感我们前面谈到的比例是以自然界及人体的美感为基础,发展而得到的一套秩序关系。它可以说是建筑物自身所具备的绝对性关系,但另外有一种美感要素,就是尺度。它是在建筑美感上的考量,也和比例一样,是为了建立和谐的视觉秩序,比例是要达成建筑物本身的和谐关系,而尺度要追求的是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关系。尺度所关照的美感层面就是建筑物与人的相对关系。建筑师面临许多挑战中的主要项目之一,就是要营造空间,使人们处在不同空间中,有特定的空间感。例如为了营造一个另人敬畏的空间感,来阐扬神的伟大和人的渺小,位于土耳其的圣索菲亚教堂所具有的巨大空间,和所有哥特教堂高耸的主殿,相对于人在里面的尺度,都是非常成功的例子。而建筑师赖特在其流水别墅中的空间的高矮与大小,为业主提供了亲切宜人的尺度。有上面的几个例子,尺度上的拿捏与空间感的塑造,要随着不同的自然环境,不同的区域,不同的使用功能,甚至是不同的高低胖瘦使用者而从事不同的深思熟虑,绝非一成不变。平衡 对称 不对称 放射所有没的事物之所以能感动人,必须先透过我们的视觉系统,对物体做一番打量,我们才能有下一个阶段心灵上的感受。因此这些美感的要素就是为了满足大部分人的视觉系统。这样的特性反映在建筑美感因素上就是视觉上的平衡。追求平衡的形式,一直出现在建筑历史之中,不论从埃及,希腊,罗马以来的建筑发展,以及我们耳熟能详的中国传统建筑——故宫建筑群,这些建筑形式大都遵循对称的平衡,历代的建筑理论家经常以人体的对称性,来类比建筑物应具有的庄严而优雅的对称美。 重复与韵律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当提出这个再恰当不过的观点时,最能解释音乐与建筑的共通性的桥梁,除了两者都有来自希腊时代便开始探讨的比例关系之外(音乐中的几度音程与建筑的特定比例,得自同一套数学关系),便是他们都讲求因重复性而产生的美感。统一 变化 对比 张力就相我们上面谈到的重复性,如果间隔永远一成不变,获得的韵律感有一致性而形成的统一的局面。但我们并不满足于恒常的统一的原则,我们会同样在统一的重复中寻求些许的变化,这种统一中的变化,除了减少单调乏味的可能性外,经常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力和愉悦。统一和变化之间的取舍与拿捏,有时仅是一线之隔,虽然我们都希望统一。当代建筑随着时代的发展,审美观也在变化,今天,除了上述的比例、尺度、对比、均衡等美学元素之外,已更注重空间的处理和建筑艺术的隐喻效果,并强调主观的审美见解和建筑构图规律的结合,这就促成当今建筑艺术领域里出现了流派纷呈的局面。有时,审美的效果也会被误认为是实际的需要。例如现代玻璃幕墙建筑,看起来好像是为了争取更多的采光,实际上室内完全不需要那么大的采光面积,这完全是现代审美的需要。相反,过多的玻璃不仅要设法遮阳,还将增加空调的能耗。又如一些高技派的作品,那些表面上的构架好像是结构和设备的需要,实际上是为了表达某种艺术主张,为了增加空间层次,与结构设备的需要无关。
建筑的形式越完美地表现出崇高伟大的精神内容,审美价值就越高。建筑形式的美,来源于内容的善。这种观点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有了,中世纪的神学美学家更把体现上帝的光辉称之为美,风靡达400年之久的哥特风格,把基督教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见彩图)。18世纪欧洲启蒙主义影响下的建筑审美观特别强调建筑美的理性因素。19世纪初浪漫主义思潮则怀恋中世纪田园牧歌的情调和宗教气氛,给建筑审美观以很大影响。当时的评论家和建筑师认为,建筑美必须体现出对上帝的景仰,所以基督教国家的建筑必须采用哥特风格,使早已走下历史舞台的哥特教堂形式复兴起来。
② 认为建筑美是一种客观存在。建筑的造型只有符合客观的形式美法则才是美的。这类理论最早的代表是古希腊的毕达哥拉学派。公元 1世纪罗马帝国的建筑工程师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指出,美是客观存在的,它主要表现在建筑各部分间和谐的比例。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也非常重视比例的研究。17、18世纪的欧洲古典主义建筑师们,更把建筑的比例关系推崇为建筑艺术最高的客观法则,在各种数学关系中寻求美的奥秘。现代建筑的代表人物之一L.柯布西耶(1877~1965)曾经用黄金分割的比例设计建筑。欧洲关于建筑形式美法则的研究,从文艺复兴以来,通过两条途径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一是测量古希腊、罗马的大量建筑遗物,从中总结出来一套比例法则。其中以G.da维尼奥拉和A.帕拉第奥总结的五种柱式典范影响最为深远。五种典范是古罗马建筑五种柱廊形式的比例法则,在300~400年间一直被认为是欧美建筑最美的代表。再是通过对许多公认为美的建筑进行几何的构图比例分析和视觉分析,总结出若干形式美的法则,称为构图法则。这类著述很多,其中,1952年出版的美国哈姆林所著《二十世纪的建筑形式与功能》和1960年出版的苏联建筑科学院建筑理论、历史和建筑技术研究所编写的《建筑构图概论》较有代表性。前者把构图法则归纳为10种,即统一、均衡、比例、尺度、韵律、布局中的序列、规则和不规则的序列设计、性格、风格、色彩。后者强调建筑构图中形式与功能、结构的统一性;作为协调手段,总结出 7种构图法则,即对称与不对称、对比与微差、韵律与节奏、模数、比例、尺度、光学校正;另有 4种辅助手段,即色彩与照明、建筑装饰图案、雕塑、纪念性绘画。
③认为建筑美在于建筑形象作用于人的心理活动产生的某种反应。早期的实验心理学试图通过心理-生理试验,探讨某些建筑因素如体量、形状、线条、色彩、质地等对人的心理影响,但试验结果并不能确切解释复杂的建筑艺术的审美效果。近代的格式塔心理学和移情说也逐渐被用来解释建筑的美感。按照前者的基本观点,建筑美感是一个综合的整体,其中包括诸如感受、知觉、联想、回忆、冲动等等心理活动要素。而每一要素又往往与建筑的某些空间、部件、式样、手法、色彩、质地等发生对应联系,抽掉了其中一个,也就破坏了整体的美感。按照后者的基本观点,只有当观赏者与建筑形象融为一体时,才能产生强烈的美感;或者说,当无生命的抽象的建筑形式被赋予了人格化的特征时,才具有美的意义。例如人们感到庙堂神圣崇高,宫殿雍容典雅,园林幽美闲静,住宅安详恬适,都是人的情感和建筑的环境、形式等互相交融的结果。
艺术美学和建筑学的重要分支。是建立在建筑学和美学的基础上,研究建筑领域里的美和审美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虽然建筑伴随人类走过了漫长的道路,但建筑美学的出现却是20世纪的事情。英国美学家罗杰斯·思克拉顿运用美学理论,从审美的角度论述了建筑具有实用性、地区性、技术性、总效性、公共性等基本特征,可看成是建筑美学的创始人。美国现代建筑学家托伯特·哈姆林,提出了现代建筑技术美的10大法则,即:统一、均衡、比例、尺度、韵律、布局中的序列、规则的和不规则的序列设计、性格、风格、色彩等,较全面地概括了建筑美学的基本内容。此外,包豪斯的建筑美学理论与现代主义联系较多,美国建筑大师文丘里则从符号学的角度来探讨建筑的美和审美问题。建筑美学以如何按照美的规律从事建筑美的创造以及创作主体、客体、本体、受体之间的关系和交互作用为基本任务,其具体内容是:建筑艺术的审美本质和审美特征;建筑艺术的审美创造与现实生活关系;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和建筑观念、流派、风格的发展嬗变过程;建筑艺术的形式美法则;建筑艺术的创造规律和应具有的美学品格;建筑艺术的审美价值和功能;鉴赏建筑艺术的心理机制、过程、特点、意义、方法等。根据当前建筑美学的发展趋势,重点是研究建筑美与城乡环境的关系、建筑美的审美效应、建筑美与山水园林的关系等。
已有3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访客 评论于 [2022-10-14 06:27:37] 回复
心,亭榭宜人等等等等。正是这耳声目色,月圆花好,造就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知觉意象,体现了他的诗情画意。建筑之美是一个多轴的坐标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地域文化,不同民族背景下都不尽相同。中国古代人们心中的美学标准则是统一的,正
访客 评论于 [2022-10-14 02:35:49] 回复
美的角度论述了建筑具有实用性、地区性、技术性、总效性、公共性等基本特征,可看成是建筑美学的创始人。美国现代建筑学家托伯特·哈姆林,提出了现代建筑技术美的10大法则,即:统一、均衡、比例、尺度、韵律、布局中的序列、规则的和不规则的序列设计、性格、风格、色彩等,较全面地概括
访客 评论于 [2022-10-14 11:44:32] 回复
思想在建筑设计中的基本特点美学向来被人们认为是艺术哲学,建筑这个词的拉丁文原意是指“巨大的工艺”,说明建筑原本同艺术抑或美学密不可分,因此建筑学本身就有艺术美学的内涵。建筑的美学是相对具体的,但